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王旭高临证医案

王旭高临证医案

  • 王旭高临证医案

    序卷之一温邪门暑邪门伏暑门疟疾门痢疾门黄胆门卷之二中风门肝风痰火门虚劳门吐血门臌胀水肿门卷之三积聚门(附虫积)脘腹痛门噎膈反胃门三消门痰饮门痰喘门卷之四咳嗽门疝气门遗精淋浊门痉厥门杂病门妇人门产后门幼

  • 王旭高临证医案

    书名。4卷,分26门。清·王泰林撰,方耕霞整理。刊于1898年。本书包括内、外、妇、儿等各科病症,以内科杂病为主。其中连续复诊医案颇多,可以前后推究,看出药效与病情的转变。案后附方氏所加按语,每门后又

猜你喜欢

  • 气陷泄泻

    病证名。指中气亏损,气虚下陷而致者。症见食后即泻,完谷不化,食减,消瘦,困倦,脱肛,自汗等。《医略六书·杂病证治》:“气陷泄泻,补中益气汤加羌、防。”“久泻脱肛,补中益气汤加粟壳、乌梅、五味、肉果。”

  • 物伤睛突

    病名。见茹十眉《五官病》。外伤致眼眶骨骨折或眼珠周围的筋肉损伤后,因挤压或血瘀肿胀,迫使眼珠向前突出,转动失灵,甚者可致目系断裂,眼珠脱出眶外。证见头眼剧烈胀痛,环睛皮色青紫或可见裂口,肿胀溢血等。目

  • 外证头痛

    病证名。指外感头痛。《内外伤辨·辨头痛》:“外证头痛常常有之,直须传入里实方罢。”详外感头痛条。

  • 小救驾

    见《陕西中草药》。为缬草之别名,详该条。

  • 经来吐蛔虫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指妇女于月经期间呕吐蛔虫。王伯龙《养儿宝》:“经来寒热,四肢厥冷,大汗不止,呕吐蛔虫。宜用乌梅丸、当归四逆汤。”

  • 麦冬汤

    ①《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方。石膏、知母、白芍药、茯苓、栀子、竹茹、麦门冬、白术、扁豆、人参、陈皮、乌梅、莲子肉、甘草。治中暑燥渴者。②《马培之外科医案》方。沙参、栝蒌皮、薏苡仁、枇杷叶(去毛)

  • 半表半里热不得卧

    病证名。外感不得卧之一。指邪搏心胸半表半里之间所致的不寐症。《症因脉治》卷三:“半表半里不得卧之症。太阳病二三日不得卧,心下闭结,汗吐下后,反复颠倒,心中懊者,太阳经半表半里热也;咽燥口干,发热汗出,

  • 胎病潮热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九。儿在胎中,孕母曾患疟疾,或为邪热所伤,儿受其气,生后出现潮热,热来之前,身体寒战,牙关紧急。治宜调其阴阳,阴阳自和,其热自退。

  • 癞头花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芫花之别名,详该条。

  • 关泉廓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相应脏腑的功能命名者。见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①《证治准绳·杂病》认为即兑廓,络通下焦,“肾与下焦相为脏腑,关主阴精化生之源,故曰关泉廓”。②《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关泉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