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甘草干姜汤

甘草干姜汤

伤寒论》:甘草干姜汤

药方名称甘草干姜汤

别名干姜甘草汤(《妇人大全良方》卷七)。

处方甘草12克(炙)干姜6克

功能主治温中益气。治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咽中干,烦躁吐逆;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

用法用量上二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摘录伤寒论

《直指》卷二十六:甘草干姜汤

药方名称甘草干姜汤

别名二神汤

处方甘草(炙)、川白姜(炮)各等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男女诸虚出血,胃寒不能引气归原,无以收约其血。

用法用量二神汤(《朱氏集验方》卷七)。

摘录《直指》卷二十六

《疝气证治论》:甘草干姜汤

药方名称甘草干姜汤

处方甘草5分,干姜5分,蜀椒3分,附子3分。

功能主治诸疝泄利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疝气证治论》

猜你喜欢

  • 黑膏子

    药方名称黑膏子处方麻油半斤,猪脂半斤,巴豆(去壳)21粒,蓖麻子肉100粒,斑蝥18个(去头翅足,各切碎)。制法上同煎令焦黑,滤去滓,取净油调大风子一味,调末敷之。功能主治脓窠痛疮,脓水浸淫不绝;头疮

  • 六化丹

    药方名称六化丹别名犀角丸处方犀角(生者)1两,黄芩1两,大黄1两,巴豆半两(去心,去油),升麻1两,当归1两,栀子1两,白蔹1两,甘草1两(炙),天南星1两,黄耆1两半,防风(去芦)1两。制法上为细末

  • 小金丹

    药方名称小金丹处方白胶香草乌五灵脂地龙木鳖各制末45克没药归身乳香各净末22,5克麝香9克 墨炭(陈年锭子墨,略烧存性,研用)3.6克制法上药共为细末,以糯米粉36克为厚糊,和入诸末,捣千槌,为丸如芡

  • 何首乌圆

    药方名称何首乌圆处方何首乌三斤(用铜刀或竹刀切如棋子大,木杵臼捣),牛膝(去苗)一斤。炮制上件药,以黑豆一斗净淘洗曝干,用甑一所,先以豆薄铺在甑底,然后薄铺何首乌,又铺豆,又薄铺牛膝。如此重重铺,令药

  • 金素丹

    药方名称金素丹别名黄灵丹、金素膏处方生明矾6钱,枯白矾3钱,雄黄2钱。制法上为细末,贮瓶内勿令染尘。功能主治一切痈疽,死肉不去,新肉不生。用法用量黄灵丹(《验方新编》卷十一)、金素膏(《内外科百病验方

  • 柴芩清膈煎

    《重订通俗伤寒论》:柴芩清膈煎药方名称柴芩清膈煎处方川柴胡2.4克 生锦纹(酒浸)4.5克 生枳壳4,5克 焦山栀9克 青子芩4.5克 苏薄荷4.5克 苦桔梗3克 青连翘6克 生甘草1.8克 鲜淡竹叶

  • 丹参膏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丹参膏药方名称丹参膏处方丹参、赤芍药、白芷,各等分。炮制上细,以酒淹三宿,入猪脂半斤,微煎令白芷黄色,滤去渣,入黄蜡一两。功能主治治乳肿、乳痈毒气作赤热,渐成攻刺疼

  • 调元丸

    药方名称调元丸处方香附子(醋浸,春5,夏3,秋7,冬10,捶极烂,晒干,研为细末,以10两金醋作糊)1斤,当归5两,川芎5两,白术5两,陈皮5两。制法上5味各为极细末,浸药余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核桃丸

    药方名称核桃丸处方破故纸2两(酒浸,炒),杜仲1两(炒去丝),核桃仁1斤。制法上为末,将核桃仁共捣成膏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诸虚百损。用法用量每服1丸,早、晚用酒或滚白水送下。摘录《良朋汇集》卷二

  • 加味当归建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当归建中汤处方当归2钱,蜜耆钱半,桂枝钱半,炙草钱半,生姜钱半,白芍3钱,胶饴两半,人参。功能主治内生之风,肝虚掉眩,血海干者。用法用量方中人参用量原缺。摘录《会约》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