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素问·至真要大论》。详北政之岁条。
经穴名。代号GB15。《针灸甲乙经》名临泣;《圣济总录》名目临泣;《针灸资生经》名头临泣。属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足少阳、阳维之会。位于眉中直上入发际0.5寸,正视时与瞳孔相直;或于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之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颊车痈、金腮疮。指痈生于耳下颊车穴处者。由阳明经积热而发。初起如粟,色红,渐大如豆、如石榴、焮热疼痛。治宜清热解毒,内服犀角升麻汤。若失治。易成漏,经久难愈。
指上眼睑,又称目上弦。见目弦条。
同大趾。《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是主脾所生病者……足大趾不用。”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榕须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经来断续。详该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积雪草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1550【介绍】:明医家。字君美,别号思惠。祖籍汴(今河南开封)。宋南渡时迁居于吴。世业医,父颐有医名。少时习儒,因父母双亡,家道中衰,乃修医业,遂精岐黄学,所试辄效,任太医院院判。曾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