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痘科大成

猜你喜欢

  • 滞热丹毒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七十六。又名伤食发丹、食滞丹毒。小儿丹毒之一。多因小儿乳食过多,不能运化,蕴热于内,达于肌表而生。初发形若赤游丹,游走缓慢,且见发热面赤,口酸,舌有黄苔,治宜先消滞,服保和丸,余

  • 舌诊

    望诊重点内容之一。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为胃气的反映。经脉中,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少阴之脉挟舌本,足厥阴之脉络于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因此,脏腑有病,可以影响舌的变化。舌诊主要按照舌面部位

  • 割人藤

    见《本经逢原》。为葎草之别名,详该条。

  • 广柑

    见《广州植物志》。为甜橙之别名,详该条。

  • 廖逵宾

    【介绍】:见廖润鸿条。

  • 解剖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即眼睑。详该条。

  • 鬼薙刺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书》卷一。即油风。详该条。

  • 野芋头

    ①见《中药材手册》。为天南星之别名。②见《本草纲目拾遗》。即野芋。各详该条。

  • 散气

    耗散的元气。《灵枢·终始》:“散气可收,聚气可布。”

  • 双蛾

    病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盖肿于咽之两旁者,为双蛾。”即双乳蛾。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