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痫证

痫证

病名。是一种发作时常有意识障碍,肌肉痉挛,感觉和行动异常的病证。多因小儿形气未充,神志未定,如被惊恐,或风邪外感,或痰热、食积所伤而引起;亦有由于妊母受惊,得之于先天者。《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痫者小儿病也,十岁以上为癫,十岁以下为痫。”症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抽搐牵引面目,口吐白沫,喉头痰鸣,惊掣啼叫,发作后在短时间内,苏醒如常。有一日一发,或数十日,数月发作一次者,本病按其病因病理及症状分型的不同,分五癎、阴阳二癎、风惊食三癎、暴癎、肠癎、胎癎、饮癎、痰癎、寒癎、热癎、虫癎等。详见各条。

猜你喜欢

  • 觉迟子

    【介绍】:见卢万钟条。

  • 甘辛无降

    药物性能。出《本草纲目·序例》。甘、辛味的药性是向外向上发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阳主升散,故无降。但亦有例外,如苏子辛温,沉香辛微温,均有降气作用。

  • 鱼脊

    推拿穴位名。出《幼科推拿秘书》。位于腕部掌侧面的桡侧缘。《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穴道图象·穴在阳搏者》:“鱼脊穴:阳池旁边,小窝处,乃大指散脉处。”

  • 表里俱虚

    表里同病类型之一。症见汗出恶风、气弱少言、头晕心悸、四肢倦怠、食少便溏,舌质淡嫩,脉象细弱。可因体质素虚,误汗虚表而致,也见于大病后气血两虚患者,宜气血双补调治。

  • 经汁血

    出《神农本草经》。即月经。详该条。

  • 婴幼疮疡

    《外科精要》谓“凡小儿属纯阳,其痈疽之疾也,多因心气热而患之。”《婴童百问》谓痈疖肿毒,皆由气血凝滞而有热毒之气乘之,结聚而成。因婴幼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肌肉不坚,筋骨尚脆,故凡患疮疡者,一般宜清热

  • 稳齿菜

    见《滇南本草》。为荆芥之别名,详该条。

  • 小眦赤脉传睛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又名小嘴赤脉附睛障。本症外眦赤脉增多,横过白睛,可侵向黑睛,痒痛无时。古人认为小眦赤脉属心之虚火或三焦壅热,宜结合全身症情辨证论治。参见赤脉传睛条。

  • 捵法

    推拿手法名。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按摩疗法》。捵是拉长、扯平的意思。①用一手或两手握住患肢的手指或足趾,作上下颠动。使患肢有如波浪起伏地抖动。②即拨法。

  • 手少阳络脉

    十五络脉之一。《灵枢·经脉》:“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去腕二寸,外臂,注胸中,合心主。”脉从腕后2寸的外关穴处分出,绕行臂膊外侧,向上进入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合。本脉发生病变,实则肘关节挛缩不伸;虚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