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痰喘

痰喘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喘》。指痰浊壅肺所致的气喘。症见呼吸急促,喘息有声,咳嗽,咯痰粘腻不爽等。治宜祛痰降气为主。《医学入门·痰类》:“痰喘,必有痰声。风痰千缗汤或合导痰汤;痰气,苏子降气汤四磨汤食积湿痰古二母散神保丸大萝皂丸。”《类证治裁·喘症论治》:“痰喘必涤其源,气郁生涎,温胆汤;火动生痰,清膈煎。”《景岳全书·喘促》:“痰盛作喘者,虽宜治痰,如二陈汤六安煎、导痰汤、千缗汤、滚痰丸抱龙丸之类,皆可治实痰之喘也。六君子汤金水六君煎之类,皆可治虚痰之喘也。然痰之为病,亦惟为病之标耳,犹必有生痰之本。故凡痰因火动者,必须先治其火,痰因寒生者,必须先去其寒,至于或因气逆,或因风邪,或因湿滞,或因脾肾虚弱,有一于此,皆能生痰,使欲治痰,而不治其所以痰,则痰终不能治,而喘何以愈哉。”参见喘症条。

猜你喜欢

  • 小儿痉病

    病证名,指小儿四肢痉挛的病证。清·吴鞠通《解儿难》分痉病为九大类,即寒痉、风温痉、温热痉、暑痉、湿痉、燥痉、内伤饮食痉、客忤痉、本脏自病痉。分详各条。

  • 肝火上炎

    指肝火病症中表现于上部热象或具有上冲性特点者,因火性炎上之故。参肝火条。

  • 脚后跟穴

    出《备急千金要方》。位置同女膝穴。参该条。

  • 足少阴经病

    即肾经病。十二经病之一。《灵枢·经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欬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为骨厥。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

  • 白秃疮

    病名。头皮癣疾之一。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五。又名癞头疮,秃疮、白秃。由风邪袭入头皮腠理、结聚不散;或由接触传染而发。多见于小儿。初起头皮毛发根部出现灰白色屑斑,小如豆粒,大如钱币,日久逐渐蔓延扩大成片

  • 猪糠藤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百眼藤之别名,详该条。

  • 漆中毒

    病名。因漆入目或皮肤接触致病。《本草纲目》卷三十五:“凡人畏漆者,嚼蜀椒涂口鼻,则可免生漆疮者;杉木汤、紫苏汤、漆姑草汤、蟹汤浴之,皆良。”参见漆疮条。

  • 射覆

    眼科金针开内障八法之三。《目经大成》卷二:“针锋深入无碍,即近黄精(晶状体),慢慢针目,针柄会须进不招愆,退而得所。”指将金针推进于虹膜与晶状体之间的手术操作步骤。参见拨内障手法条。

  • 折伤衄

    病名。指由外伤引起的鼻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或堕车马,打扑伤损,致血淖溢,发为鼻衄,名折伤衄。”宜以细棉蘸药塞入鼻内止血。参见鼻衄条。

  • 诊余举隅录

    医案著作。2卷。清·陈匊生撰于1897年。作者强调按证论治。案中重辨证、审脉和病人的体质因素。记述颇详,夹叙夹议,医理与治案结合较好。本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