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白附子散

白附子散

圣济总录》卷一四五:白附子散

药方名称白附子散

处方附子(炮)1两,续断1两,防风(去叉)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打扑内损及坠马伤。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童便和热酒1盏调下,并3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五

《圣惠》卷十:白附子散

药方名称白附子散

处方附子半两,附子半两,天南星1分,天麻半两,半夏半两,乌头半两,朱砂1分(细研),干蝎1分,麻黄半两(去根节)。

制法上药生为细散,入研了朱砂令匀。

功能主治伤寒中风,头痛项强。身体壮热,服诸药不得汗者。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生姜汤调下。良久,以热葱豉粥饮投之,当便汗出。

摘录《圣惠》卷十

《外台》卷三十二引《古今录验》:白附子散

药方名称白附子散

处方附子2两,青木香2两,由跋2两,麝香2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面靤痒肿。

用法用量以水和,涂面。

摘录《外台》卷三十二引《古今录验》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一:白附子散

药方名称白附子散

处方附子6铢,知母6铢,细辛6铢,芎藭12铢,高良姜12铢。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龋齿及虫痛;口气。

用法用量以绵裹少许着齿上,有汁吐出,1日2度含之。

摘录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幼幼新书》卷十四引《石壁经》:白附子散

药方名称白附子散

处方附子3分,朱砂3分,全蝎分半,黑附子(炮)半两,雄黄半两,羌活半两,石膏7钱半,麻黄(去节)1两,脑、麝(随意入,别研)。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夹惊伤寒。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或1字,薄荷、腊茶汤调服,如热再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四引《石壁经》

《鸡峰》卷十八:白附子散

药方名称白附子散

别名白附散

处方麻黄(不去节)半两,乌头半两,天南星半两,干姜1分,蝎5个,白附子1两,朱砂1分(研),麝香1分(研)。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风寒留于骨髓,脑逆,头痛连齿,时发时止,连年不已;风寒客于头中,偏痛无时,久久牵引两目,遂至失眠。

用法用量白附散(《准绳·类方》卷四引《本事》)。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白附子气味辛甘大热,入足阳明;麻黄气味辛温,入足太阳;川乌气味苦辛大热,入足太阳、少阴;南星气味苦辛温,直入手、足太阴;全蝎气味甘平,入足厥阴,最能行走入络;干姜气味辛温,入手足太阴;朱砂气味苦温,入心;麝香气味辛香,入手足少阴,能引药入络。此因客邪入于头中,偏痛无时,以致失明,非辛香温热能行之药不能搜逐其邪,非温散之药不能送邪达外;外内清平,其病焉有不去者乎?

摘录《鸡峰》卷十八

《理瀹》:白附子散

药方名称白附子散

处方附子8两,大黄4两,川乌2两,草乌8钱,羌活2两,防风2两,半夏2两,南星2两,天麻2两,白芷2两,细辛2两,麻黄2两,马前子2两,当归尾2两,白芍2两,川芎2两,生地2两,苏木2两,红花2两,骨碎补2两,灵仙2两,续断2两,延胡2两,灵脂2两,刘寄奴2两,五倍子2两,降香2两,儿茶2两,黄丹2两,石膏(以上皆生晒)2两,松香(去油)2两,乳香(去油)2两,没药(去油)2两,雄黄1两,轻粉3钱,龙骨(杵)7钱,象皮7钱,生龟版7钱,蝉蜕身5钱,蛇蜕5钱,山甲5钱,朱砂5钱,芸香5钱,官桂(锉)5钱,发灰5钱(共末),血竭3两(单研,在后和入),酌加冰、麝。

功能主治跌打各伤。

用法用量以少许掺散阴膏贴;如破者干掺;肿者用葱汁和醋调敷。

摘录《理瀹》

方出《圣惠》卷三十四,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一:白附子散

药方名称白附子散

处方附子(生用)1分,莽草1分,细辛1分,芎藭1分,高良姜1分(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龋齿疼痛。

用法用量以绵裹少许,着龋上,有汁勿咽。

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十四,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准绳·疡医》卷三:白附子散

药方名称白附子散

处方附子密陀僧茯苓白芷、定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面上热疮似癣,或生赤黑斑点。

用法用量先用萝卜煎汤洗面净,后用羊乳调,至夜敷患处,次早洗去。

摘录《准绳·疡医》卷三

圣济总录》卷十五:白附子散

药方名称白附子散

处方附子(生用)1两,白术1两,天麻1两,白芷1两,防风(去叉)半两,芦荟半两,丹砂(研)1分,龙脑(研)少许,麝香(研)少许。

制法上药先将白附子等捣罗为末,次将丹砂等研细,同前件药末拌匀,瓷器中盛。

功能主治风邪循风府上至脑户,为脑风头痛。

用法用量早、晚每服1钱匕、用薄荷汁少许、温酒1盏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五

《百一》卷三:白附子散

药方名称白附子散

处方附子半两(炮),天南星半两(炮),黑附子(炮,去皮脐)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止吐化涎。主大人、小儿虚风呵欠。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5片,慢火煎6分,不拘时候服。小儿1钱,水1盏,加生姜3片,慢火煎,不住手搅匀,至小半盏,分3服。

摘录《百一》卷三

《永类钤方》卷十一:白附子散

药方名称白附子散

别名附子

处方荆芥穗4两,菊花3两,防风3两,木贼(去节)3两,白附子3两,白蒺藜(炒,去刺)1两,粉草(炙)1两,制苍术半两,人参半两,羌活半两。

功能主治发散初起黑花,昏蒙内障。

用法用量附子汤(《审视瑶函》卷五)。方中白附子原脱,据《准绳·类方》补。

摘录《永类钤方》卷十一

方出《圣惠》卷四十,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七:白附子散

药方名称白附子散

处方附子1两,木香半两,由跋半两,麝香1分(细研),细辛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肺脏风毒,及酒渣疱痒发歇。

用法用量方中由跋,《普济方》作,“细辛”。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七

猜你喜欢

  • 鸡苏羌活丸

    药方名称鸡苏羌活丸处方鸡苏叶2两,羌活(去芦头)1两半,芎?1两半,羚羊角(镑)1两,防风(去叉)1两,天麻1两,人参1两,丹砂(研)1两,白僵蚕(微炒)半两,天南星(炮)半两,干蝎(去土,微炒)半两

  • 大荆芥方

    药方名称大荆芥方处方大荆芥根(洗净,细切,烂研。一云加些少米醋同研,即荆芥易烂)不拘多少。制法加小粉和匀。功能主治初发者能消散,己成肿者无不取效。主痈疽、发背、脑疡等,不问有头无头,但要肿起知痛。用法

  • 服天门冬方

    药方名称服天门冬方处方天门冬(晒干)。制法上药捣下筛。功能主治补中益气,愈百病,白发变黑,齿落复生,延年益命。主虚劳绝伤,年老衰损,羸瘦,偏枯不遂,风湿不仁,冷痹,心腹积聚,恶疮痈疽肿癞疾,重者周身脓

  • 氤氲汤

    药方名称氤氲汤处方大豆卷6克藿香9克佩兰9克青蒿6克 焦栀皮6克连翘9克滑石15克通草3克郁金6克 菖蒲3克功能主治清热化湿,宜气透痞。治湿温,发热身痛,热势起伏,汗出不解,胸脘痞闷,呕恶便溏,颈、胸

  • 白矾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白矾散药方名称白矾散处方白矾(半两) 盐花(一分)功能主治治一切急风,口噤不开。用法用量上并细研,以手点揩牙根下,更将半钱匕,以绵裹安牙尽头。摘录明·方贤着

  • 万灵散

    药方名称万灵散处方牡丹 芍药当归蓬莪川乌青橘皮官桂牛膝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妇人产后血气。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温酒调下。摘录《产宝诸方》

  • 加味平肝解毒退翳丸

    药方名称加味平肝解毒退翳丸处方拣白芍(酒炒)1两,兔粪(细研)2两,夜明砂(水淘净)2两,白扁豆(炒)2两,谷精草(净涩)1两,山药1两,蝉蜕(净)6钱,粉草(蜜水拌炒)5钱,草决明(盐酒炒)1两,黄

  • 飞补汤

    药方名称飞补汤处方黄耆1两,白茯苓1两,白术1两,人参1两,五味子3分,神曲3分,乌药3分,沉香3分,石斛3分,苡仁3分,橘皮半两,甘草半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调胃气,进饮食。主用法用量每服2钱,

  • 白及散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二:白及散药方名称白及散处方白及0.3克细辛0.3克防风0.3克(去芦头)柏子仁0.3克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功能主治小儿解颅。用法用量以乳汁调涂儿颅骨上,一日二次。摘录《太平圣惠方

  • 桂枝苁蓉汤

    药方名称桂枝苁蓉汤处方甘草1钱,桂枝3钱,芍药3钱,丹皮3钱,茯苓3钱,泽泻3钱,橘皮3钱,肉苁蓉3钱。功能主治肝脾湿陷,脂血郁腐之痢疾。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温服。湿寒,加干姜;湿热,加黄芩;后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