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石龙芮

石龙芮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龙芮

药材名称石龙芮

拼音Shí Lónɡ Ruì

别名无毛野芹菜、鸭巴掌、水堇、水黄瓜香、打锣锤、清香草

来源毛茛毛茛属植物石龙芮Ranunculus sceleratus L.,以全草入药。夏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苦、辛,平。有毒。

功能主治消肿,拔毒散结,截疟。用于淋巴结结核,疟疾,痈肿,蛇咬伤,慢性下肢溃疡。

用法用量淋巴结结核:干全草适量,用油熬成膏状涂敷;疟疾:鲜全草适量捣烂,于发作前6小时敷大椎穴;痈肿、蛇咬伤:鲜全草捣烂绞汁涂患处;慢性下肢溃疡:熬膏涂患处。

注意不能内服。误食可致口腔灼热,随后肿胀,咀嚼困难,剧烈腹泻,脉搏缓慢,呼吸困难,瞳孔散大,严重者可致死亡。

备注(1)误食可致口腔灼热,随后肿胀,咀嚼困难,剧烈腹泻,脉搏缓慢,呼吸困难,瞳孔散大,严重者可致死亡。中毒早期可用0.2%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服蛋清及活性炭,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腹剧痛时可用阿托品等对症治疗。皮肤及粘膜误用或过量,可用清水、硼酸或鞣酸溶液洗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石龙芮

药材名称石龙芮

拼音Shí Lónɡ Ruì

别名苦堇(《尔雅》),水堇、姜苔,水姜苔(《吴普本草》),堇葵(《尔雅》郭璞注),彭根(《别录》),鹘孙头草(《履巉岩本草》),胡椒菜(《救荒本草》),鬼见愁(《植物名实图考长编》),野堇菜、黄花菜(《广西中药志》),鸡脚爬草(苏医《中草药手册》),小水杨梅、清香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本经》

来源毛茛科植物石龙芮全草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全株几无毛,多枝,地下有白色须根。茎粗壮,高15~60厘米。根生叶丛生,有柄,单叶3深裂,圆形、肾脏形或心脏形,长3~4厘米,宽1.2~4厘米,基部广心形,侧裂片2裂,中裂片楔形,钝头,边缘浅裂,且有钝粗齿牙;茎叶互生,基部膜质,扩大,通常3全裂,裂片狭窄不分裂或3裂,钝头;最上部叶几无柄,裂片矩圆线形,有光泽,无毛。春时上部多分枝,上生黄色小花;花径6~8毫米;萼片5,外面带微毛,花时反卷;花瓣5,与萼片等长,平开,倒卵形,有光彩,基部有1小鳞片;雄蕊与雌蕊均多数,药呈长椭圆形,子房细小。聚合果椭圆形乃至长椭圆状圆柱形,花托长7~12毫米,无毛或散生白毛,瘦果多数,广卵圆形,无毛,长1~1.2厘米,花柱甚短。花期3~6月。

本植物的果实(石龙芮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于潮湿地区、水边,甚至生于水中。我国南北各地皆有分布。

化学成分毛茛甙、原白头翁素,和原白头翁素的稳定的二聚物白头翁素。又含胆碱、生物碱、不饱和甾醇、没食子酚鞣质、黄酮类,以及多种色胺衍生物,其中有5-羟色胺。此外尚有二种性质不明的抗5-羟色胺物质。

性味苦辛,寒,有毒。

①《纲目》:"甘,寒,无毒。""微辛苦涩。"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味甘,寒,有小毒。"

③《广西中药志》:"味微辛,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治痈疖肿毒,瘰疬结核,疟疾,下肢溃疡。(子)风湿寒痹,补肾明目;(叶)前痈肿毒疮,下瘀血,止霍乱。

①《唐本事》:"《别录》云:主毒肿痈疖疮,蛔虫,齿龋。""捣汁,洗马毒疮,并服之,又涂蛇蝎毒及痈肿。"

②孟诜:"久食除心下烦热,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结核聚气,下瘀血,止霍乱。"

③《上海常用中草药》:"外用截疟消肿。"

用法用量外用:捣汁或煎膏涂。内服:煎汤,1~3钱。

复方①治蛇咬伤疮:生茧杵汁涂之。(《淮南万毕术》)

②治结核气:堇菜日干为末,油煎成膏磨之,日三、五度。(《食疗本草》)

③治血疝初起:胡椒菜叶捼按揉之。(《濒湖集简方》)

④治疟疾:石龙芮鲜全草捣烂,于疟发前六小时敷大椎穴。(《上海常用中草药》)

⑤治肝炎:小水杨梅全草一至三钱,水煎服。(《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下肢溃疡:取石龙芮全草,洗净,切碎,加水煮烂后压榨取汁再熬制成膏,贮瓶密闭备用。每50斤鲜生药可制膏lOOO克。用时即以石龙芮膏外敷患处,每日或隔日一次。试治2例,经敷药20余次后均获治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石龙芮

药材名称石龙芮

拼音Shí Lónɡ Ruì

英文名all-grass of Poisonous Buttercrp Herb, Herb of Poisonous Buttercrp,root of Cliff Anemone

别名水堇、姜苔、水姜苔、彭根、鹘孙头草、胡椒菜、鬼见愁、野堇菜、黄花菜、小水杨梅、清香草、野芹菜、假芹菜、水芹菜、猫脚迹、鸡脚爬草、水虎掌草、和尚菜、胡椒草、黄爪草

出处出自1.《本经》。

2.《纲目》:苏恭言水堇即石龙芮,苏颂非之,非矣。按汉《吴普本草》石龙芮一名水堇,其说甚明。《唐本草》菜部所出水堇,言其苗也。《本经》石龙芮,言其子也。寇宗爽所言陆生者,乃是毛莨,有大毒,不可食。水堇处处有之,多生近水下湿地,高者尺许,其根如荠,三月生苗,丛生,圆茎,分枝,一枝三叶,叶青而光滑,有三尖,多细缺。江淮人三、四月采苗,晒蒸黑色为蔬。四、五月开细黄花,结小实,大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石龙芮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nunculus sceleratus L.

采收和储藏:在开花末期5月份左右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阴干备用。

原形态石龙芮,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50cm。须根簇生。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无毛或疏生柔毛。基生叶有长柄,长3-15cm;叶片轮廓肾状圆形,长1-4cm,宽1.5-5cm,基部心形,3深裂,有时裂达基部,中央深裂片菱状倒卵形或倒卵状楔形,3浅裂,全缘或有疏圆齿;侧生裂片不等2-3裂,无毛;茎下部叶与基生叶相同,上部叶较小,3全裂,裂片披针形或线形,无毛,基部扩大成膜质宽鞘,抱茎。聚伞花序有多数花;花两性,小,直径4-8mm,花梗长1-2cm,无毛;萼片5,椭圆形,长2-3.5mm,外面有短柔毛;花瓣5,倒卵形,长1.5-3mm,淡黄色,基部有短爪,蜜槽呈棱状袋穴;雄蕊多数,花药卵形,长约0.2mm;花托在果期伸长增大呈圆柱形,长3-10mm,粗1-3mm,有短柔毛;心皮多数,花柱短。瘦果极多,有近百枚,紧密排列在花托上,倒卵形,稍扁,长1-1.2mm,无毛,喙长0.1-0.2mm。花期4-6月,果期5-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平原湿地或河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

栽培1.生物学特性 喜热带、亚热带温暖潮湿的气候,野生于水田边、溪边、潮湿地区,忌土壤干旱,在肥沃的腐殖质土中生长良好。

2.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6-8月果实成熟时,采回种子后,晾干育苗移栽法于9月上旬撒播于苗床上,因种子细小,播后需覆盖少许草皮灰及薄层稻草,用水浇透床土。一般播种后10-15d左右出苗,揭去稻草,幼苗过密及时间苗,待苗高7cm时进行移植,按行株距15cm×15cm定植。

3.开花前,每月追施人粪尿1次,特别在干旱时适当浇水,种植地应当经常保持潮湿。

4.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干叶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此病在叶尖或叶边缘出现干枯,遇干旱天气,湿度低,温度高时发生,雨季来临,湿度增高,温度降低,病性渐渐好转。虫害有地下害虫咬断幼苗,可用毒饵诱杀。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长10-45cm,疏生短柔毛或无毛。基生叶及下部叶具长柄;叶片肾状圆形,棕绿色,长0.7-3cm,3深裂,中央裂片3浅裂;茎上部叶变小,聚伞花序有多数小花,花托被毛;萼片5,船形,外面被短柔毛;花瓣5,狭倒卵形。聚合果距圆形;瘦果小而极多,倒卵形,稍扁,长约1.2mm。气微,味苦、辛。有毒。

化学成分全草含原头翁素(protoanemonin),毛茛甙(ranunculin),5-羟色胺(serotonin),白头翁素(anemonin),还含胆碱(choline),不饱和甾醇类,没食子酚型鞣质及黄酮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新鲜叶含原白头翁素,故能引起皮炎、发泡,如加热或久置,变为白头翁素,可丧失其辛辣味或刺激性。新鲜植物之茎、叶中未发现组织胺或乙酰胆碱,但含有7种色胺的衍化物,其中之一为5-羟色胺;还有二种抗5-羟色胺的物质。所有7种色胺衍化物都对大鼠子宫的5-羟色胺受体有收缩作用。

性味苦;辛;寒;有毒

归经心;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痛;截疟。主痈疖肿毒;毒蛇咬伤;痰核瘰疬;风湿关节肿痛;牙痛;疟疾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煎膏涂患处及穴位。内服:煎汤,干品3-9g,变可炒研为散服,每次1-1.5g。

注意本品有毒,内服宜慎。

各家论述1.孟诜:久食除心下烦热,主寒热鼠痿,瘰疬生疮,结核聚气,下瘀血,止霍乱。堇叶,止霍乱,与香茙(茸)同功。香茙即香薷也。

2.《唐本草》:《别录》云:主毒肿痈疖疮,蛔虫,齿龋。捣汁,洗马毒疮,并服之,又涂蛇蝎毒及痈肿。

3.《上海常用中草药》:外用截疟消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斑叶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斑叶兰药材名称斑叶兰拼音Bān Yè Lán别名小叶青、小青、麻叶青、银线莲、蕲蛇药来源兰科斑叶兰属植物斑叶兰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

  • 小虎耳草

    药材名称小虎耳草别名虎耳草来源虎耳草科虎耳草属植物小虎耳草Saxifraga dumetorum Balf. F.,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洗净晒干。性味苦、辛,涩,寒。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凉血解毒

  • 紫背草根

    药材名称紫背草根拼音Zǐ Bèi Cǎo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紫背千里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necio nudicaulis Buch.-Ham. Ex D. Don.采收和储藏:

  • 矮脚苦蒿

    《中药大辞典》:矮脚苦蒿药材名称矮脚苦蒿拼音ǎi Jiǎo Kǔ Hāo别名鱼胆草、苦艾、劲直假蓬(《云南中草药选》),金龙胆草(《四川中草药通讯》)。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苦蒿的全草

  • 排钱草

    《中药大辞典》:排钱草药材名称排钱草拼音Pái Qián Cǎo别名龙鳞草、午时合(《生草药性备要》),金钱草、午时灵(《岭南采药录》),叠钱草、钱排草(《广西野生资源植物》),双

  • 紫筒草

    药材名称紫筒草拼音Zǐ Tǒnɡ Cǎo别名白毛草、伏地蜈蚣草来源紫草科紫筒草Stenosolenium saxatile (Pall.) Turcz.[Arnebia saxatilis Benth

  • 凤丫草

    药材名称凤丫草拼音Fènɡ Yā Cǎo别名大叶凤凰尾巴草、马肋巴、金鸡草、散血莲、活血莲、蛇眼草、眉风草来源蕨类裸子蕨科凤丫蕨属植物凤丫蕨Coniogramme japonica (Thu

  • 藏青杠

    药材名称藏青杠来源壳斗科藏青杠Quercus semicarpifolia Smith,以叶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苦、涩,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寒热夹杂,泻痢,肠炎及哮喘。用法用量3~5分。备注

  • 飞廉

    《全国中草药汇编》:飞廉药材名称飞廉拼音Fēi Lián别名大蓟、刺盖来源为菊科飞廉属植物飞廉Carduus crispus L.和藏飞廉C. acanthoides L.,以全草或根入药。夏、秋季花

  • 全叶青兰

    《中药大辞典》:全叶青兰药材名称全叶青兰拼音Quán Yè Qīnɡ Lán出处《陕甘宁肯中草药选》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全叶青兰的全草。夏季采收,除去泥沙、枯叶,晒干。原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