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明代医生。黄冈(今湖北黄冈县西北)人。先考科举不中,后改学医,对《内经》有所领悟,临证疗效好。
同肾阴虚。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指生于小腿肚的痈。证治见外痈条。
见《证类本草》。指月经,详该条。
治疗的基本原则。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阴阳的失调;疾病的病机,总不离阴阳的偏盛偏衰。治疗的各种方法,概括起来也就是协调阴阳。即利用药物气味性能的偏胜,或针灸补泻的作用等,以调治病理上阴阳的偏胜,使之
【介绍】:见陈元赟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对叶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指肾。肾藏元阴与元阳,故称。参肾条。
《杂病源流犀烛·面部门》卷二十三方。栀子、柴胡、黄芩、连翘、防风、荆芥、赤芍药、甘草、当归尾、灯心、金银花。为粗末,水煎服。治肝风郁滞,生疮有脓者。若渴,加天花粉。
指初潮月经。明·万全《广嗣纪要》:“月事初下,谓之红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