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因多劳过欲,真阴亏损,阳浮引阴血从上窍而出的衄血。《景岳全书·杂证谟》:“衄血有格阳证者,以阴亏于下,而阳浮于上,但察其六脉细微,全无热证,或脉且浮虚豁大,上热下寒,而血衄不止,皆其证也。治
指药物的气味性能不甚猛烈者。《素问·五常政大论》:“常毒治病,十去其七。”
经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注。即商曲。见该条。
【介绍】:明末医家。字玉华。山东益都县人。幼时体弱多病,其后学医,为人治病,效果好。著有《药性对答》(佚)、《经络汇编》、《脉诀汇》、《医学启蒙汇编》、《痘科类编释意》等书。
见《中药志》。为锁阳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尸咽。详该条。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用温热药治寒证,寒象不解而更甚,这不是属于外寒之证,而是真阳(肾阳)不足的虚寒;应温补肾阳,则寒象自除。参见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条。
见《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为脱力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胃气虚热。详该条。
出《食疗本草》。为莱菔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