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翁仲仁

翁仲仁

【介绍】:

明代医家。字嘉德。信州路(今江西上饶)人。以小儿科闻名。著有《痘疹心法》(已佚)、《痘疹金镜录》等书。

猜你喜欢

  • 奸黄

    三十六黄之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奸黄者,是鬼黄变入奸黄也。面目遍身俱黄,言语失错,心神狂乱,诈奸黠如不患人,若不与漱,即口舌干燥,气喘者难治。”治用点烙法或内服犀角散方。《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 张锐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宋代医家。字子刚。蜀(今四川)人。精通医术。蔡鲁公孙妇将临产而病,国医以为患伤寒,恐堕胎,不敢用药,张锐以常法与药,且使加倍服用,半日儿生,病亦去。所治多如此。曾任太医局教

  • 心阴虚

    由劳神过度或久病、热病耗伤心阴所致。又称心血虚。症见心悸,心烦,失眠,易惊,健忘等;甚则可见盗汗,低热,五心烦热,口干等症;舌红少津,脉细数或促。治宜养心安神。

  • 鱼子障

    病证名。见《审视瑶函》。属鱼子石榴证,详该条。

  • 红中双灰干舌

    全舌色红,有两条纵行灰色干燥苔。见于温热病,为内热炽盛,邪结胃腑之象,证见壮热谵语、循衣摸床、神昏撮空等,急用苦寒泄热攻下(见《伤寒舌鉴》)。

  • 油甘子

    见《广州植物志》。为庵摩勒之别名,详该条。

  • 子午流注

    古代关于针灸取穴方法的一种学说。它认为人体的气血在经脉中循行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盛衰开阖的不同;因而主张以十二经的五输穴为基础,配合日、时的天干、地支变易,来决定某天某时治病应取的穴位。这种学说从总

  • 翁自昭

    【介绍】:见翁晋条。

  • 徐孟恂

    【介绍】:参见徐述条。

  • 表实证

    证名。指外邪束表,腠理闭塞所致的病症。《景岳全书·传忠录》:“表实者,或为发热,或为身痛,或为恶热掀衣,或为恶寒鼓栗,寒束于表者无汗。”如太阳病,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等。治宜解表发汗,用麻黄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