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南宁市药物志》。为使君子之别名,详该条。
详瘴条。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即经行浮肿。详该条。
病证名。出《千金要方》卷五。指初生儿口噤,嘴唇发赤而紫者。参见口噤条。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洋金花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即掉眩。详该条。
病名。指痢疾时止时发,久久不愈者。见《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症因脉治》卷四有外感休息痢,内伤休息痢之别。多因治疗失宜,或气血虚弱,脾。肾不足,以致正虚邪恋,湿热积滞伏于肠胃而成。发作时,治宜清热化
即被动动作。见该条。
即膜原。《灵枢·岁露论》:“其内搏于五脏,横连募原。”详膜原条。
伤寒著作。河北中医学院编,杨医亚修订。此书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伤寒论》历史梗概、价值和基本内容;各论归纳阐释六经病、霍乱、差后劳复等病证治,诠释原文较为浅显、精要。编者将《伤寒论》条文均予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