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即三痼。详该条。
《辨证录》卷十方。生甘草、大黄、金银花各一两。水煎服。治钩吻中毒。
【介绍】:见唐黉条。
情志三郁之一。《景岳全书·杂证谟》:“怒郁者,方其大怒气逆之时,则实邪在肝,多见气满腹胀,所当平也。及其怒后而逆气已去,惟中气受伤矣,既无胀满疼痛等证,而或为倦怠,或为少食。”暴怒伤肝,或胀或痛者,宜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铁线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①出《仙传外科秘方》卷九。又名脱疽疔。消渴病合并脱疽者。初发可先治消渴,服流气饮、苦参丸以解毒生肌,外用桐油及无名异煎至一沸入花椒一勺、加蓼叶在内同煎,浸七天后,单以此叶贴在患处,余可参见脱疽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刺苋菜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男婴初生时双侧睾丸上缩。如因受寒所致。可用硫黄、吴茱萸、大蒜同研,涂于腹部,再以蛇床子煎汤淋洗熏之(《普济方》)。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5卷,已佚。
即羊水。戴武承《女科指南集》:“养胎之水谓之胎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