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贵州民间药物》。即刺三甲,详该条。
病证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一。妇女从阴道中流出一种秽浊如脓的粘液。多因膀胱积湿化热所致。初起觉排尿时尿道涩痛,小便不利,或如米泔样。治宜清热渗湿。方用清心莲子饮加草薢。或用威喜丸。
解剖部位。见《医学入门》。指鼻中隔。
见清·叶其蓁《女科指掌·调经门》。即经行后期,详该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干漆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纲目》。为食茱萸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sT44。出《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荥(水)穴。位于足背第二、三跖趾关节前方凹陷处;或于二、三趾间的缝纹端取穴。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外侧支之趾背神经和足背静脉网。主治发热,头痛,牙痛,
眉毛。《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足太阳之上,血气盛则美眉,眉有毫毛。”
即舌疮。详该条。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宋代医生。丹阳(今江苏丹阳)普守寺僧人。精通医术,尤精脉诊,名闻天下,当代名士写诗赞颂者甚多。门徒道渊亦以医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