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①指惊风得之于母腹,生下百日内,因有所犯,引动其疾,发为抽搐者(《小儿卫生总微论方》)。②抽搐时牙关紧闭,口吐痰涎者为“真搐”(《东医宝鉴》)。③抽搐虽定,而神气昏闷者。(清·许宣治《许氏幼科
属阴的生命物质基础的枯竭,则属阳的生命活力随之而消失。如亡血可致气脱。参见脱证条。
见《本草通玄》。即巴旦杏仁,详该条。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指全身或颜面局部疾病所致口眼斜者。亦称风引斜、风牵僻、风牵偏外障、口眼斜外障、唇睑相邀。常由风、痰、湿等病因引起。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睛珠自然欹侧,而顋
证名。指心悸、怔忡。详心悸、怔忡条。
《验方新编》卷四方。白矾一两,茶叶五钱。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远姜汤送下。治风痰眩晕,癫疾久不愈者。
道教观房的别名。指炼丹药的所在。
古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脑湿,谓头上忽生肉如角,谓之脑湿,言脑湿气蕴蒸冲击所生也。”本病相当于皮角,先用双套结齐根结扎,再以千金散外敷,以净根蒂。
伤食之一。《证治百问》:“饮即茶、汤、酒、水之类,或脾虚不运而结滞,或暴渴多饮而停留,或豪兴狂饮而沉醉,或……以茶茗自供,往往至后面黄肌瘦,脾泄中满,烦渴肿胀。若遇利疾,危者不少,六脉濡微细滑,举按无
病名。《喉科种福》卷三:“初起微有寒热,微觉咽痛头疼,面目如常,口无痰涎。寒热悉退,惟喉间略有阻碍,故人皆忽之,喉间或现黄块、黄条,不一其形,并不一其处,总以黄如鸡膏凸越成瓣为真。”疫喉的一种类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