喑,为瘖的异体字。即失音。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防风散痧汤,见该条。
病名。见《伤科补要》卷二。尾闾骨即尾骨,又名撅骨、尾桩骨。因跌打垫撞所伤。局部肿痛,压之加剧,活动可有骨声,步履、坐卧、翻身受限。治宜手法复位,给予固定,药物治疗同背脊骨折条。
见《生草药手册》。即樟树皮,详该条。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注《太上黄庭外景经》,3卷。
见寿世编条。
病名。一作痹。见《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指皮肤、肌肉麻木不知痛痒或手足酸痛等症。《医林绳墨·痹》:“久风入中,肌肉不仁,所以为顽痹者也。”参见痹条。
病证名。指因疳而泄泻的证候。《婴童百问》:“疳泻者,毛焦唇白,额上青纹,肚胀肠鸣,泄下糟粕是也。”疳、泻并存,治疳必须治泻,亦即按照疳证的虚实轻重,用扶脾和胃止泻的方法,如参苓白术散,随证加减,标本兼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七。即血漏。见血漏条。
见《证治准绳·幼科》集六。即吹口丹,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