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淡的异体字。参见《淡寮集验方》等。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五。即疖生于乳房部者。证治同疖。
病名。出《素问·奇病论》。指过食甘肥所致,口中发甜的病证。日久遂成消渴。《圣济总录》卷四十五:“内经曰,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肥甘之过,令人内热而中满,则阳气盛矣,
即肾气丸,见该条。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泄泻论》。即五更泄。详该条。
见疡科心得集条。
【介绍】:晋代医家。好仙释,后学医,医术高明。撰有《议论备豫方》一书。已佚。
根据阴阳互相依存的道理,阳以阴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所谓“无阴则阳无以生”。在人体来说,阳气所代表的能动力量的产生,必须依附于阴所代表的精血津液等物质为基础。《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
圆,通员。即员针。详该条。
补法之一。用峻猛补益药治疗气血大虚或阴阳暴脱的方法。极度虚弱和危重证候非大剂峻猛补药,不足以挽救垂危。故称。如产后亡血,用十全大补汤;峻补元阳用参附汤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