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①病名。《灵枢·胀论》:“夫胀者,皆在于脏腑之外,排脏腑而廓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五脏六腑,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状。”《临证指南医案·肿胀》:“胀病之因更多,所胀之位各异。或因湿因郁因寒因热因气因血因积因虫,皆可为胀。或在脏在腑,在经络,在皮肤,在身之上下、表里皆能作胀。”胀病按脏腑分,有肝胀、心胀、脾胀、肺胀、肾胀、胆胀、小肠胀、胃胀、大肠胀、膀胱胀、三焦胀等;按邪正盛衰分,有虚胀、实胀等;按病因分,有寒胀、热胀、食胀、气胀、蛊胀、酒胀、血胀等。②证名。指胀闷不适的一种自觉症状。如头胀、胁胀、腹胀之类。详各有关条。

猜你喜欢

  • 五臭之一,腐为水臭,入通于肾,故为肾之臭。《素问·金匮真言论》:“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类水,……其臭腐。”临床上,病人或其排泄物发出腐臭,或者病人对腐臭有异常的感觉,常是肾经受病的征象。

  • 肾虚眩晕

    证名。指肾虚精气不足,不能上充脑髓所致的眩晕。《证治汇补·肾虚眩晕》:“人身阴阳,相抱而不离,故阳欲上脱,阴下吸之。若淫梦过度,肾家不能纳气归元,使诸气逆奔而上,此眩晕出于肾虚也。”《医略六书·眩晕》

  • 口骨

    构成口腔的骨骼。如口盖骨、上牙床骨、下牙床骨等。详各条。

  • 纯白小舌

    病名。《喉科秘钥》卷下:“此因胃家积毒,小舌(即悬雍垂)或变白色软大肿痛,右关脉沉数。先服玉枢丹。”再予清胃解毒之剂。可选清胃散、黄连解毒汤等加减。

  • 四肢坚硬

    证名。指四肢肌肉发硬及关节活动障碍。《医学入门·怪疾》:“四肢坚硬:寒热不止,经日后四肢坚如石,以物击之似钟磬声,日渐瘦恶。”多因气血不荣四末,痰瘀停滞日久所致。

  • 发落

    病证名。出《素问·上古天真论》。由肾虚或血虚,不能荣养毛发所致。一般大病后、产后及营养不良者易患。头发渐落稀疏,枯燥无泽,细软而黄;重者头发可全部脱落。治宜滋肾养血。内服四物汤、六味地黄汤、首乌延寿丹

  • 肾阳

    又称元阳、真阳、真火、命门之火、先天之火。与肾阴相对而言,两者互相依附为用。肾阳是肾生理功能的动力,也是人体生命活动力的源泉。肾所藏之精,需赖命门之火的温养,才能发挥其滋养体内各部分器官组织和繁殖后代

  • 三柰

    见《本草纲目》。即山柰,详该条。

  • 太医院同佥

    元代医官职称。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共2人,以协助太医院高级官员工作,官阶正四品。

  • 色随气华

    色泽随五脏精气的盛衰而相应变化。色泽是五脏精气的外荣,上见于颜面,光泽明润,含蓄不露,为精气充足。如果重病或久病,脏气已衰,则出现枯槁、晦暗甚至真脏色败露的各种病色(见《四诊抉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