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腿痛

腿痛

证名。指腿部肌肉、筋脉或关节间作痛。《张氏医通·腿痛》:“腿痛亦属六经。……痛有血虚血寒寒湿风湿湿热流注阴虚阳虚、肾虚风袭之殊。”因寒者,症见腿痛轻甚,或麻,或肿,恶寒喜暖,宜温散为主,方用白术附子汤舒筋三圣散等;因湿热者,症见腿痛或上或下,或红肿,或热,溲赤等。治宜清化为主,方用当归拈痛汤等;因湿痰流注经络者,常见腰胁有块,两腿互换作痛,痛无定处,泛恶头眩等。治宜燥湿化痰,方用二陈汤加羌活白术等。阴虚者用六味丸等;阳虚者用八味丸等。肾虚风袭者,用安肾汤。腿为足六经所循,可按病痛部位的不同选用各引经药。参见臂痛条。

猜你喜欢

  • 章迪

    【介绍】:宋代针灸医生。字吉老。无为(今安徽无为)人。为人解除病痛,疗效很高。

  • 五十动

    古代诊脉常规,候脉不少于五十动为度,以便认辨脉象,并了解其中有无促、结、代脉。《灵枢·根结》:“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

  • 冲气犯肝

    冲脉病误治变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冲脉病源流》:“汗之伤血而引肝上逆,故头眩,汗不出,筋惕肉瞤。下之伤气,故腹内拘急,食下动气反剧,身虽有热,卧则欲踡,皆冲气犯肝,肝受其害所见之症也。宜防风白术牡蛎

  • 山绿豆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为望江南子之别名,详该条。

  • 暖病

    病证名。见清·许宣治《小儿诸热辨》。小儿纯阳之体,稍寒无妨,过暖则病。如果衣被过厚,室温过高,或睡时覆盖过严,气不得泄,均可导致身热面赤,心烦多啼,谓之暖病。既非外感,亦非内伤,宜即去其过厚的衣被,调

  • 冬虫草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冬虫夏草之简称,详该条。

  • 胃疸

    病名。①见《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已食而仍有饥饿感觉者为胃疸。《外台秘要》卷四:“胃疸,食多喜饮,栀子人主之。”②九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病由饮食过度,醉酒劳伤,脾胃有瘀热所致。其症以身

  • 精阳气

    阳气的精微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故亦可理解为由精气所显露的神采。

  • 汉桃叶

    见《广西中草药》。为七叶莲之别名,详该条。

  • 目晕

    病证名。其义有二:①指沿黑睛与白睛交界处出现的灰白色环状混浊。《诸病源候论》卷廿八:“肝藏血,血气不足,则肝虚,致受风邪,风邪搏于精气,故精气聚生于白睛之上,绕于黑睛之际,精彩昏浊,黑白不明审,谓之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