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参见余午亭条。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①指气机紊乱,失去正常的升降出入秩序,为《内经》九种气机失常病证之一。《素问·举病论》:“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类经》注:“大惊卒恐,则神志散失,血气分离,阴阳破散,故气乱矣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产后胁痛。详该条。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王冰注语。后人简称为壮水制阳或滋水制火,滋阴抑火。是治求其属的治法,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肾主真水,肾阴不足,则虚火上炎,出现阳偏亢之象,症见头晕目眩,腰痠足软
【生卒】:约919~965【介绍】:五代时后蜀统治者。字保元。兼通医药,比较重视发展卫生事业,韩保升的《重广英公本草》等,就是在他的倡导下完成的。965年降宋,被封为秦国公,群臣有病,每亲为诊之。
【介绍】:见陈葆善条。
①指阴蹻、阳蹻两脉的联称。②指阴蹻,阳蹻两脉起始部的穴位,即照海、申脉。参见二陵条。
病证名。亦名经来下血胞。《叶氏女科证治》:“经来不止,忽下肉胞三五个,状如鸡子大,软如絮,用刀剖开,内如石榴子,昏迷不省人事。宜服用十全大补汤。”
正骨手法。《世医得效方》卷十八:“脚大腿跟出臼,……或是剉开,又可用软绵绳从脚缚倒吊起,用手整骨节,从上坠下,自然归窠。”为髋关节脱臼复位手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