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至阳

至阳

经穴名。代号:DU9。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别名肺底。位于背部第七、八胸椎棘突之间,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七肋间动脉后支。主治咳嗽气喘黄疸胸胁胀闷,脊背强痛;以及肝炎,胆囊炎,疟疾等。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②指在天之气。马莳注:“天位乎上,为至阳。”《素问·方盛衰论》:“至阳盛,地气不足。”张景岳注:“至阴至阳,即天地之道也。……此借天地自然之道,以喻人之阴阳贵和也。”

猜你喜欢

  • 黑陷

    痘证五陷之一。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其特点为痘疮晕脚干枯,中有黑脐。为毒火内盛,营血干枯所致。治宜凉血解毒,泄火清营。用清瘟败毒饮。

  • 吴士奇

    【介绍】:见吴杰条。

  • 肺风酒刺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三。即酒刺、粉刺。详各该条。

  • 伤寒潮热

    病证名。阳明病主要证候之一。《伤寒明理论·潮热》:“伤寒潮热,何以明之?若潮水之潮,其来不失其时也。一日一发,指时而发者,谓之潮热。”《伤寒全生集·潮热》:“潮热属阳明,旺申未,一日一发,日晡时作,如

  • 肾沥散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方。羊肾(阴干)一具,茯神一两半,五味子、甘草、桂心、巴戟天、石龙芮、牛膝、山茱萸、防风、干姜、细辛各一两,人参、石斛、丹参、肉苁蓉、钟乳粉、附子、菟丝子各五分,干地黄二两。为末

  • 实热呕吐

    病证名。胃中实热郁积而致的呕吐。《古今医统》:“胃中郁热,饮食积滞而呕者,则恶食恶寒,烦闷膈满,或渴喜凉,闻食则吐,服药亦吐,脉洪大而数,此皆实热者也。”胃中郁热者,用大黄甘草汤(《金匮要略》:大黄、

  • 外科三字经

    见高憩云外科全书十种条。

  • 干洗脸

    自我推拿方法。即浴面。见该条。

  • 卒腰痛

    证名。指突然发作的腰痛。《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夫劳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脚,其经贯肾络脊,风邪乘虚卒入肾经,故卒然而患腰痛。”多因骤感外邪及闪挫外伤所致。治疗以祛邪及疏通气血为主。参见腰痛

  • 杂病源

    见徐灵胎医学全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