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医学正印种子编条。
十二剂之一。用寒凉药物组成,具有治疗热证作用的方剂。参见寒能制热条。
出《博济方》。为亚麻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景岳全书·外科钤》卷六十四。即蜡矾丸,见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苦参之别名,详该条。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薄荷五分,生石膏八钱,荷叶一角,陈仓米、益元散(包煎)各三钱,知母四钱,鲜竹叶三十片,桑枝二尺。先加芦筍二两,灯心五分,同石膏先煎,后入他药,同煎服。治不恶寒但发热,自汗不解,心
证名。见《不居集》卷十三。多因饮食太饱,或中气失调,邪热在中,迫血妄行所致。治宜清热凉血,药如犀角、地黄、丹皮、甘草、玄明粉之属。亦有饮食过饱,胃中寒冷不能消化,食物与气上冲,伤裂胃口而吐血鲜红或紫黯
皮肤针疗法之一,因使用滚刺筒进行刺激故名。参见滚针筒条。
【介绍】:见万表条。
即用棉纸包裹艾绒制成的圆柱状长卷,故名。又称艾条。一般长20厘米,直径1.5厘米,重约10克。艾卷可以用纯艾绒或艾绒掺药制作,前者称纯艾卷,后者称药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