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茯苓饮子

茯苓饮子

《重订严氏济生方》:茯苓饮子

药方名称茯苓饮子

处方茯苓(去皮)半夏(汤泡七次)茯神(去木)橘皮(去白)麦门冬(去心)各30克沉香(不见火)甘草(炙)槟榔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痰饮蓄于心胃,怔忡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12克,水250毫升,生姜5片,煎至17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医方类聚》卷一五八引《济生》:茯苓饮子

药方名称茯苓饮子

处方茯苓(去皮)1两,半夏(汤泡7次)1两,茯神(去木)1两,橘皮(去白)1两,麦门冬(去心)1两,沉香(不见火)半两,甘草(炙)半两,槟榔半两。

功能主治痰饮蓄于心胃,怔仲不已。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五八引《济生》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二:茯苓饮子

药方名称茯苓饮子

处方艾叶、参、苓、术、草、芎、归、陈皮香附、黄苓、杜仲大枣

功能主治清心。主妊娠3月,胎动不安。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二

方出《外台》卷二十引《古今录验》,名见《鸡峰》卷十七:茯苓饮子

药方名称茯苓饮子

别名茯苓汤、茯苓杏仁

处方茯苓4两,杏仁4两,橘皮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气忽发,满胸急者。

用法用量茯苓汤(《圣济总录》卷八十)茯苓杏仁煎(《普济方》卷一九四)。

注意忌酢物。

摘录方出《外台》卷二十引《古今录验》,名见《鸡峰》卷十七

猜你喜欢

  • 不老汤

    药方名称不老汤别名神仙九气汤、九气汤、神仙不老汤处方香附子(去尽黑皮,微炒)4两,姜黄(汤浸1宿,洗净,焙干称)2两,甘草1两(炙)。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免岚瘴之患。主九气:膈气、风气、寒气、热气、

  • 败酱草膏

    药方名称败酱草膏处方鲜败酱草(洗净)10斤。制法上用净水80斤煮,煎至3小时后过滤,再煎煮浓缩成膏50两,加蜜等量贮存备用。功能主治解毒清热,除湿消肿。主毛囊炎、疖等化脓性皮肤病。用法用量每服2钱,1

  • 参滑散

    药方名称参滑散处方地骨皮,麻黄(去节)1分,人参、滑石,大黄(煨)1分,知母、羌活,甜葶苈(炒)1分,甘草(炙)半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水痘。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水1小盏,加小麦7粒,煎数沸,每服3-

  • 汞升膏

    药方名称汞升膏处方银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附骨疽痛。用法用量烧酒调敷;如肿毒,用生桐油调敷。摘录《外科大成》卷二

  • 龙宫救苦丹

    药方名称龙宫救苦丹处方升麻、白芍、香附、黑姜、荆芥、橘红、蝉蜕、人参、黄耆。功能主治妇人经行出痘。用法用量酒煎服。摘录《痘疹仁端录》卷十一

  • 录元散

    药方名称录元散处方生绿豆(晒干)不拘多少。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湿热疮痛。用法用量香油调搽。摘录《青囊秘传》

  • 虎杖红药子膏

    药方名称虎杖红药子膏处方红药子适量,虎杖适量,麻油60ml,冰片10g。制法将红药子研细末,过筛,再炒至浅灰色;虎杖加水久熬成膏,以500g加麻油60ml,冰片10g调和,后再加入红药子粉搅匀成膏。功

  • 桂蜜汤

    药方名称桂蜜汤别名桂心汤处方桂心2两,蜜1升,附子1两,干姜2两,甘草2两,当归2两,赤石脂10两。功能主治产后余寒下痢,便脓血赤白,日数十行,腹痛时时下血。用法用量桂心汤(《千金翼》卷七)。本方方名

  • 金疮至宝膏

    药方名称金疮至宝膏处方乳香2钱,没药2钱,血竭2钱,儿茶2钱,龙骨(煅)2钱,轻粉2钱,大黄1钱,水银1钱,冰片1钱,樟脑1钱,麝香1钱,麻油4两。制法文武火熬,滴水成珠。将药慢慢入内,冰、麝待微温时

  • 九转黄精丹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九转黄精丹药方名称九转黄精丹处方当归黄精各10千克制法用黄酒1万克浸透蒸黑为度,共为细粉,炼蜜为小丸。功能主治补血益气。治身体衰弱,面黄肌瘦,饮食减少。用法用量每服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