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秦伯未《中医临症备要》。即目视无光,详该条。
【介绍】:见阮偘条。
喉科外治法之一。即烙治法,详该条。
书名。上海中医学院主编。本书原为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之一,后经修订印行。书中首述伤科总论,其次介绍各种类型的骨折、脱臼、伤筋、创伤和内伤等病,可供临床参考。197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解剖学同名骨。长方形,左右二块构合,支撑鼻背。
根据阴阳消长的规律,阳热过盛的病证,往往耗伤阴津。如气分热盛,治宜甘寒生津;胃肠热结,治宜急下存阴;营血热盛,治宜清营养阴,或兼凉血解毒。对于阳热过盛的一切病证,谨防阴津的耗损,是一条重要的原则。
见《东北动物药》。为蝮蛇之别名,详该条。
即文武膏,见该条。
经穴别名。即气海。《灵枢·九针十二原》:“肓之原,出于脖胦。”
中风证候类型之一。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即“邪入于脏”(《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风证情最重者。症见猝然昏迷,不能言语,唇缓不收,口角流涎等。《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神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