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虫病

虫病

病名。泛指因虫所致的各种疾患。《景岳全书·杂证谟》:“虫之为病,人多有之。由于化生,诚为莫测,在古方书虽曰由湿由热,由口腹不节,由食饮停积而生,是因皆有之矣。然以常见验之,则凡脏强气盛者未闻其有虫。正以随食随化,虫自难存。而虫能为患者,终是脏气之弱,行化之迟,所以停聚而渐致生虫耳。然则或由湿热,或由生冷,或由肥甘,或由滞腻,皆可生虫,非独湿热已也。至若治虫之法,虽当去虫,而欲治生虫之本,以杜其源,犹当以温养脾肾元气为主,但使脏气阳强,非惟虫不能留,亦自不能生也。余制有温脏丸方最所宜也。”《证治汇补·虫病章》:“凡虫症,眼眶鼻下必带青色,面上痿黄,或生白斑,或见赤丝,唇疮如粟,或红而肿,或缓而痛,饮食减少,肌肉不生,睡卧不安肠鸣腹痛,口吐清水,目无睛光,甚则沉沉寒热,肚大青筋,或为鬼胎血鳖。”又:“好食茶叶、生米、草纸怪异之物,当因倦少食,今反饮食如常,形健不渴,悉属虫症。”治用化虫丸追虫丸遇仙丹等。参九虫病狐惑等条。

猜你喜欢

  • 口麻

    症名。系指口内麻木不仁。常见于其他一些全身性疾病。《血证论》卷六:“口麻是血虚。”治宜补血养血。可选用四物汤、归脾汤等加减。或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之。参见口不仁条。

  • 重阴

    两种属于阴的性质重合于同一事物上,示阴寒之弥漫。①夜半为重阴。日为阳,夜为阴,夜半为阴中之阴,故名。《灵枢·营卫生会》:“夜半而阴陇为重阴。”故人之体温(正常或病态)多于夜半而降。②病色之重阴。古人分

  • 跌扑胁痛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肝病源流》。多由跌扑损伤,污血凝滞胁肋所致。临床多见胁痛昼轻夜重,或肋下有块,午后发热,或兼见喘逆,疼痛部位固定,脉多涩。治宜活血行气,化瘀通络。如复元活血汤、膈下逐瘀汤等方

  • 经行吐血

    病名。见《红线女博识摘腴》。多因积热损伤胃络,经行之时,胃经之气随冲气上逆,血随气上所致。症见经行时出现周期性吐血,血色黯红,或经血量少等。治宜清胃热,引血下行。用三黄四物汤,或犀角地黄汤等方。

  • 生津

    治法。又称养津液。用滋养津液的药物,治疗因高热等原因而引起耗伤津液的方法。如症见发热,口干渴,唇燥,舌红,苔黄或白而干等,用增液汤或益胃汤之属。常用药物有玄参、生地、麦冬、花粉、石斛、知母等。

  • 昌狄·班丹措吉

    【介绍】:元代著名藏医学家。医药世家出身。精心研究祖传医学秘诀《甘露渠流》、《昌狄医经》。精通《八支药方》、《四部医典》和藏医民间经验。著有多种医著。医学造诣颇深。尤擅长于解剖及药物图谱的绘制。亲身倡

  • 肾痹

    病名。出《素问·痹论》。由骨痹发展而成,亦有称为骨痹者。《圣济总录·肾痹》:“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是为肾痹。其证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盖肾者胃之关,关门不利,则胃气不行,所以善胀,筋骨拘

  • 阳土

    胃与脾同属五行之土,胃为六腑属阳,故称胃为阳土。《脾胃论·卷下》:“胃者,阳土也,主动而不息。”

  • 上清紫庭追痨仙方论

    见急救仙方条。

  • 半边花

    见《浙江民间草药》。为半边莲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