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名。清·徐辑。刊于1750年。包括《达生篇》、《种痘法》、《福幼篇》三种。
见《广西中药志》。为岗松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舌黄鹅口、死舌。舌体肿大,板硬如木。元·朱震亨《平治会萃》:“木舌者,舌肿硬不和软也。”见于新生儿舌炎。《婴童百问》:“舌者心之候,脾之脉络于舌也。脏腑壅滞,心脾积热,热气上冲,故令舌肿,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胖大海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锡叶藤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南宋医家。所撰《胡元质经效方》,为江淮一带医家所推重。
【介绍】:晋代医生。善治喘病,自拟三物散治喘,效果较好。
病证名。《类证治裁·哮症论治》:“宿哮沉痼者,摄肾真,肾气丸加减。”《临证指南医案·哮》:“宿哮,……病发投以搜逐,而病去必当养正。”病时用葶苈大枣汤或皂荚丸。参见哮证、冷哮、热哮条。
养生书。晋·张湛著。是我国古代较早的养生著作。原书已佚,其中许多片段被录入《医心方》卷二十七、二十八中。
骨名。又名枕骨。即枕外隆凸。《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后山即头后枕骨也。其骨形状不同,或如品字,或如山字,或如川字,或圆尖,或月芽形,或偃月形,或鸡子形,皆属枕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