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赤白痢

赤白痢

病名。指下痢粘冻脓血,赤白相杂。《素问》中称“注下赤白”、“泄注赤白”。《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赤白痢候,然其痢而赤白者,是热乘于血,血渗肠内则赤也,冷气入肠,搏肠间,津液凝滞则白也。冷热相交,故赤白相杂。重者,状如脓涕而血杂之,轻者白脓上有赤脉薄血,状如脂脑。”亦有以伤气血分赤白者。《医林绳墨·痢》:“痢虽有赤白二色,终无寒热之别。白者湿热伤气,自大肠来;赤者湿热伤血,自小肠来;赤白相杂,气血俱伤,亦兼气血两治可也。”治宜清热化湿消导积滞调气行血。常用白头翁汤、洁古芍药汤香连丸枳实导滞丸等方。地锦草马齿苋一见喜等药均可选用。参见痢疾条。

猜你喜欢

  • 焠埃(āi 哀)

    指烧爆过的食物或烧灼过的针刺工具。《素问·藏气法时论》:“禁犯焠热食温炙衣。”

  • 大肠病

    六腑病候之一。大肠为传导之官,与脾胃同候。大肠与肺相为表里。其病有寒热虚实之分。多由大肠客寒积热、宿滞瘀积,或气虚津枯所致。临床表现多见大便异常,并可兼见肺脾症状。《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大肠病者

  • 陆彭年

    【介绍】:见陆渊雷条。

  • 清血

    证名。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亦作圊血。详圊血、便血条。也指下清鲜纯血。《医学纲目》卷十七:“如下清血色鲜者,肠风也;血浊而色黯者,藏毒也。”参见肠风条。

  • 骸(hái 孩)

    ①泛指骨骼。如“百骸”,即全身骨骼。②指胫骨。《素问·骨空论》:“膝解为骸关,侠膝之骨为连骸。”

  • 程心源

    【介绍】:见程式条。

  • 申苏方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五卷。西晋·支法存辑,已佚。

  • 杏苑

    指医学学府或医学园地。因医界有杏林之美称,故称培养造就医学人才或传播医学学术知识的地方为杏苑。

  • 丹荔

    见《本草纲目》。为荔枝之别名,详该条。

  • 乳积

    病证名。见《幼科金针》。又名伤乳、乳不消、乳滞。婴儿哺乳失宜,停滞不化而得。症见呕吐泄泻,吐出物与泄下物均有未消化的乳瓣,且有馊臭气,伴有面色青黄,发热,口渴,多睡,口疮,身渐黄瘦等。治宜开胃消导,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