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著《婴孩病源论》1卷,已佚。
病名。见《济生方》。《内经》作“肠澼”,《伤寒论》称“下利”、“热利”,《肘后备急方》称“下痢”,《诸病源候论》称为痢病,《千金要方》称作“滞下”,后世多称痢疾。本病以腹部疼痛,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里
即牛黄清心丸第二方,见牛黄清心丸条。
见《针灸甲乙经》。即赤白带下。详该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仙人杖之别名,详该条。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即龟版,详该条。
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即管道通过肛门括约肌或肛管直肠环上下而深达直肠的内外瘘。宜挂线疗法或配合手术治疗。
①出《新修本草》。为杜衡之别名。②见《广西中药志》。为蜘蛛香之别名。各详该条。
指受孕后至分娩前的整个怀孕时期。
治疗夏季暑湿病的基本方法。暑多挟湿,故清暑常须利湿。症见发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者,用六一散、薏苡竹叶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