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产后子宫下坠。参见子宫脱垂条。
①外感之寒邪。因寒邪袭表,阳气不得宣通透泄,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脉浮紧等症。②指体表阳气不足,形寒怕冷的证候。《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
出《素问·调经论》。与大经对举,指浅浮于体表的络脉,或指孙络,参见大经条。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八卦命名者。见《证治准绳·杂病》。即雷廓。详该条。
指耳廓边缘部分。见《针灸大成》卷十。参见耳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针灸聚英》作泪空。即睛明,见该条。
九注之一。《诸病源候论·水注候》:“人肾虚受邪,不能通传水液故也。肾与膀胱合,俱主水,膀胱为津液之府,肾气下通于阴,若肾气平和,则能通传水液,若虚则不能通传,脾与胃合,俱主土,胃为水谷之海,脾候身之肌
指齿牙坚固。肾气盛则筋骨强健,齿牙坚固。《仁斋直指方》:“齿者,骨之所终,髓之所养,肾实主之。故肾衰则齿豁,精盛则齿坚。”
病名。指足趾间及足底部的一种癣疾。出《医宗金鉴》卷七十一。又名臭田螺。由脾胃二经湿热下注,或由传染而得。初起趾间出现小水疱,瘙痒明显,搓破后流水,因反复发作趾间糜烂,擦去表皮,显露鲜红色糜烂面;甚者肿
见《陕西中草药》。为罗布麻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