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通城虎

通城虎

《全国中草药汇编》:通城虎

药材名称通城虎

拼音Tōnɡ Chénɡ Hǔ

别名定心草、五虎通城、血蒌

来源马兜铃科植物通城虎Aristolochia fordiana Hemsl.,以入药。夏秋采集,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苦、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解毒消肿。用于胃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0.2~1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通城虎

药材名称通城虎

拼音Tōnɡ Chénɡ Hǔ

别名五虎通城、定心草(《广西中草药》),一点血(《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出处《广西中草药》

来源马兜铃科植物福德马兜铃全草。夏季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攀援草本,根细长,淡黄色。茎纤细,淡绿色。叶互生,长卵形至心形,长4~10厘米,宽3~8厘米,先端渐尖或长尖,基部心形,上面绿色,下面绿白色。叶脉有短柔毛,花暗紫色。蒴果短圆柱形。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生于山谷阴湿处。分布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广西中草药》:"苦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广西中草药》:"祛风止痛,消肿解毒。治心胃气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小儿惊风,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2~1钱。外用:捣敷。

复方治小儿惊风:通城虎、钩藤地龙,煎服。(《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通城虎

药材名称通城虎

拼音Tōnɡ Chénɡ Hǔ

英文名Ovalleaf Dutchmanspipe Root

别名五虎通城、定心草、天然草、血萎、血藤暗消。

出处出自《广西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通城虎的根或会株及马兜铃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tolochia fordiana Hems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通城虎 草质藤本。根圆柱形。叶互生;叶柄长2-4cm;近无毛;叶片卵状心形或卵状三角形,长10-20cm宽5-8cm,先端长渐洒或短渐尖,基部心形,两侧裂片近圆,下垂或扩展,边全缘,下面仅网脉搏上密被茸毛,基出脉搏5-7条,网脉在下面凸起。总状花序长达4cm,有花3-4朵或有时仅1朵,腋生;花梗长约8mm;苞片或小苞片卵形或钻形,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具短柄,下面被短柔毛;花被管基部膨大呈球形,外面绿色,向急剧收狭成一长管,管口护大呈漏斗状;檐部一侧极短,边缘有时向下翻,另一侧延伸成舌片;舌片卵状长圆形,先端钝而具凸尖,暗紫色,有3-5条纵脉和网脉,被稀疏短柔毛或无毛;花药着生于合蕊柱近基部;子房圆柱形,具6纵棱;合蕊柱粗厚,先端6裂,裂片先端钝,向下延伸成6裂的圆环。前果长圆形或倒卵形,长3-4cm,成熟时由基部向上6辩开裂,果梗亦随之开裂。种子卵状三角形,背面平凸状,具小疣点。花期3-4月,果期5-7月。

2.岗马兜铃草质藤本。叶卵状心形、心形或近圆形,长8-13cm,宽9-12cm,先湍急渐尖,基部心形,两侧裂片近圆,长2-3cm,稍扩展或下垂,赛被细短柔毛,密布油点;基出脉7条;叶柄柔弱,长2-8cm。总状花序常l-2个聚生于叶腋,有花2-6朵;花梗长l-2cm,基部有小苞片;小苞片卵形,长5-7mm,宽约3mm,无柄,上面被短柔毛,花被全长约4.5cm,基部膨大呈球形,直径约4mm,向上渐收狭成一长管,管长约1cm,近管口渐扩大成漏斗状;檐部一侧极短,有时稍2裂,另一侧向上延伸成舌片;舌片三角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并延伸成长l-3cm线形而弯扭的尾尖,浅褐紫色,有纵脉纹和横脉,口部具圆形黑紫斑,外面无毛,内面被短柔毛;花药卵形,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于房圆柱形,6棱;合蓝柱先端6裂,裂片三角形,先端尖而稍弯,边缘向下延伸形成波状圆环,朝覆盖雄蕊。蒴果长圆形,长约7cm,宽约2.5cm,6棱,成熟时由基部向上6辩开裂;果梗常随果开裂成6条;种子卵状心形,先端尖,背面平凸状,具小疣点。花期2月,果期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灌丛或石隙中。

2.生于石灰岩隙地。

资源分布:1.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2. 分布于广西。

性状性状鉴别 根细圆柱形,稍弯曲,直径2-10mm。表面灰棕色,有横向环纹及细根痕。断面较平坦,木部黄色。气微,味辛。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皮层中部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石细胞近长方形,长径60-120(-160μm),短径40-70mp,壁厚,木化;内皮层明显。木质部导管从中心向外分叉排列,导管直径15-105μm。本品有油细胞。

化学成分根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7-羟基马兜铃酸( 7-hydroxy-aristolochic acid) A及木兰花碱( magno-florine)马兜铃总酸性成分含量为 0.60%。

性味苦;辛;温;小毒

归经肺;胃;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镇痛;消肿;解毒。主风湿骨痛;胃脘痛;腹痛;咽喉炎;跌打损伤;小儿惊风;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研末,1.5-3g。外用:适量,捣敷。

复方治小儿惊风: 通城虎、钩藤地龙,煎服。(《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各家论述《广西中草药》:祛风止痛,消肿解毒。治心胃气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小儿惊风,毒蛇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猬胆

    药材名称猬胆拼音Wèi Dǎn出处《本草衍义》来源为刺猬科动物刺猬或短刺猬的胆汁。原形态动物形态详"刺猬皮"条。功能主治《纲目》:"点目止泪;化水涂痔疮。&qu

  • 鹿梨根皮

    《中药大辞典》:鹿梨根皮药材名称鹿梨根皮拼音Lù Lí Gēn Pí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豆梨的根皮。性味《纲目》:"酸涩,寒,无毒。"功能

  • 栾华

    《中药大辞典》:栾华药材名称栾华拼音Luán Huá出处《本经》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栾树的花。原形态栾树(《正字通》),又名:木栾(《梦溪笔谈》),石栾树、黑叶树、木栏牙、山茶叶、软

  • 火棘

    药材名称火棘拼音Huǒ Jí别名火把果、救军粮、救兵粮、救命粮、赤阳子、红子、豆金娘、水搓子来源蔷薇科火棘属植物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 (Maxim.) Li[P.

  • 厚叶旋蒴苣苔

    药材名称厚叶旋蒴苣苔别名厚叶牛耳草、岩白菜来源苦苣苔科厚叶旋蒴苣苔Boea crassifolia Hems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湖北、四川、贵州、云南。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滋补强壮,止血,止咳。

  • 石斑鱼

    药材名称石斑鱼拼音Shí Bān Yú来源药材基源:为鳍科动物鲑点石斑鱼、青石斑鱼等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Epinephelus fario(Thunberg)2.Epinephelus aw

  • 勒管草

    药材名称勒管草拼音Lè Guǎn Cǎo别名绿山麻柳、水苋菜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假楼梯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canthus peduncularis(Wall.ex Royle)We

  • 土香榧

    药材名称土香榧拼音Tǔ Xiānɡ Fěi别名粗榧、血榧、木榧(《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粗榧科植物中国祖榧的种子。原形态中国粗榧,又名:鄂西粗榧、竹叶粗榧、红壳松。常绿小

  • 三叶委陵菜根

    药材名称三叶委陵菜根拼音Sān Yè Wěi Línɡ Cài Gēn别名山峰子根(《贵州草药》)。出处《浙江即常用草药》来源为蕾薇科植物三叶委陵菜的根。4~10月采挖。

  • 通骨消根

    药材名称通骨消根拼音Tōnɡ Gǔ Xiāo Gēn别名土玄参、土牛七、强过头、地藕、群党、鸭嘴参、大青、老鸦杓、白狗肠、老鸭嘴、假山苦瓜、葫芦藤、老鼠黄瓜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大花老鸦嘴的根。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