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北方俗称热疮,以疱疹为主者为燎疱。详疮条。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山瘴疟候》,即瘴疟,详见该条。
古代关于针灸取穴方法的一种学说。它认为人体的气血在经脉中循行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盛衰开阖的不同;因而主张以十二经的五输穴为基础,配合日、时的天干、地支变易,来决定某天某时治病应取的穴位。这种学说从总
经行先期证型之一。出《妇人良方大全》卷一。多因情志抑郁,恚怒伤肝,肝郁化热迫血妄行,冲任失守所致。症见经期提前,经量时多时少,色红或紫,或稠粘有块,乳房及小腹胀痛不舒,烦躁易怒等。治宜疏肝解郁,清热。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蓬子菜之别名,详该条。
我国古代医学分科的名称。元、明的太医院都将医学分为十三科。元代十三科为:大方脉、杂医、小方脉、风、产、眼、口齿、咽喉、正骨、金疮肿、针灸、祝由、禁。明代十三科为: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
骨名。解剖学同名骨。《伤科汇纂》:“两手十指骨,又名竹节骨,共二十八节。”
病名。见《本草纲目》卷二十金星草项下。即发背。详该条。
指肾所藏的生殖之精,与后天之精相对而言。详生殖之精条。
指纹淡红,隐而不露,多属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