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金匮玉函经二注

金匮玉函经二注

  • 金匮玉函经二注

    叶序陈序自序卷一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卷二痉湿病脉证第二卷三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卷四疟病脉证并治第四卷四疟疾总论卷五中风历节病脉证治第五卷六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卷七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卷八

  • 金匮玉函经二注

    书名。22卷。清·周扬俊撰于1687年。周氏于《金匮要略》注家中推崇赵以德《金匮方论衍义》,遂以此书为蓝本而为之补注,名为“二注”。补注部分多采喻嘉言学说加以融会,并有所发挥。但周氏在自序中宣扬“事不

猜你喜欢

  • 极寒伤经

    严寒的气候能伤害人的经脉。《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极寒伤经,极热伤络。”因寒邪侵入,留滞于经络筋肉关节,使经络踡缩,气血运行受阻之故。

  • 灸草

    见《埤雅》。即艾叶,详该条。

  • 鹿角刺果

    见《贵阳民间药草》。为绛梨木子之别名,详该条。

  • 清咽甘露饮

    《疫喉浅论》卷下方。鲜生地黄、茵陈、黄芩、鲜石斛、犀角、石膏、枳壳、麦门冬、人中黄、马勃。加鲜枇杷叶(蜜炙,绢包),水煎服。治疫喉腐烂,或白或黄,神烦痧赤,唇舌破烂,口渴溲赤,脉数,苔燥而厚。

  • 会宗

    经穴名。代号SJ7。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之郄穴。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之桡侧缘;或于支沟穴尺侧约一横指取穴。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深层为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掌侧神

  • 青筋藤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血风藤之别名,详该条。

  • 热膈

    五膈之一。《诸病源候论·五鬲气候》:“热鬲之为病,藏有热气,五心中热,口中烂生疮,骨烦四支重,唇口干燥,身体头面手足或热,腰背皆疼痛,胸痹引背,食不消,不能多食,赢瘦少气及癖也。”参见五膈条。

  • 肝风

    病证名。①指肝受风邪所致的疾患。《素问·风论》:“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奇效良方》治风中于肝,用射干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一:“若肝藏气虚,不能

  • 千年润

    见《本草纲目》。为石斛之别名,详该条。

  • 阴桃子

    见《分类草药性》。为碧桃干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