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里证
即阳明腑证。详该条。
即阳明腑证。详该条。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六。即肩关节脱臼。详肩胛骨出条。
【生卒】:公元七世纪【介绍】:唐代医生。在唐太宗时为医博士。《齐东野语》记述:长孙后怀高宗数日不能分娩,李以针刺催产获效。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金樱叶之别名,详该条。
五善之一。口和不渴,小便清长者为肾善(见《外科正宗》)。
即回生第一仙丹,见该条。
①形容水自下而上,似泉水上涌。如涌水、涌泉。《素问·气厥论》:“肺移寒于肾,为涌水。”《素问·大奇论》:“脉至如涌泉。”②呕吐上涌。《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阳所至,为喉痹、耳鸣、呕涌。”《素问·阴
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指因阳热而致的小便不通。膀胱主藏津液,借气化才能排出。如果热邪壅结膀胱,使气化功能受阻,水道不通,故使小便不通。其症除小便不通外,可兼有一派热象,如发热,面红,烦躁多啼,指
房中类著作。成书年代及作者均不详。首见唐·甄权《古今录验方》所引,唐·王焘《外台秘要方》转录。书中通过黄帝与素女、高阳负问答形式,主要叙述房中禁忌及四时补益等内容。《隋书·经籍志》著录有《素女秘道经》
足趾。《灵枢·热病》:“热病……于其俞及下诸趾间,索气于胃胳,得气也。”
见《江西草药》。为地柏枝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