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药罐法。见《外科正宗》。参见药罐法、水罐法条。
穴位名。即八华穴中的上六穴。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详八华条。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2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参见太医院条。
骨名。鼽与顺通。即颧骨。《素问·气府论》:“鼽骨下各一。”
【介绍】:见常效先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白首乌,详该条。
出《素问·调经论》。指的是阴液亏耗过度,引起内热证的病机。主要表现为潮热、夜热或五心烦热,多兼有盗汗、口干、舌红、脉细数等症。治疗须滋阴降火。
人体身形和体质。观察身体的肥瘦、形态特征和体质强弱,对辨证论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素问·上古天真论》:“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见《银海精微》。又名坎廓、坎水廓、津液廓。①《审视瑶函》:以(气)轮上血脉丝络为凭,“坎正北方,络通膀胱之腑,脏属于肾。”②《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水廓即水轮也。水轮属肾,肾与
指津液。包括水份及营养精微。《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