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虚发热

阴虚发热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发热》。指精血津液等耗损所致的虚热。《证治汇补·阴虚发热》:“有劳心好色,内伤真阴阴血既伤,阳气独盛,发热不止,向晚更甚,或饮食如常,头胀时作,脉洪数无力,视其舌大而色赤者,阴虚也,当滋真阴,宜地黄汤;若久而盗汗遗精咳嗽毛枯,宜三才丸补水以匹火,是亦壮水之主,以镇阳光之义耳。”《医碥》卷一:“阴亏水虚则柴干火烈而焚灼为灾矣。此之火炎,乃由水虚所致,与上条阳亢而阴未亏者不同,证见口干体瘦,食少懒倦,头痛时作时止,遗精盗汗,骨蒸肉烁,唇红颧赤,咳嗽痰血,久成痨瘵。治宜甘润之剂,滋水以制火。”可选用四物汤加炒黄柏黄芩龟版鳖甲散青蒿鳖甲汤大补阴丸一阴煎等方。参见发热条。

猜你喜欢

  • 侠溪

    经穴名。代号GB43。出《灵枢·本输》。属足少阳胆经。荥(水)穴。位于足背部,第四、五趾缝间,趾蹼缘上0.5寸处。布有趾背神经和趾背动、静脉。主治胁肋痛,寒热,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目外眦痛,颊颔肿

  • 节节红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赶风柴之别名,详该条。

  • 金匮玉函经二注

    书名。22卷。清·周扬俊撰于1687年。周氏于《金匮要略》注家中推崇赵以德《金匮方论衍义》,遂以此书为蓝本而为之补注,名为“二注”。补注部分多采喻嘉言学说加以融会,并有所发挥。但周氏在自序中宣扬“事不

  • 小独蒜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薤白之别名,详该条。

  • 万重花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咸虾花之别名,详该条。

  • 癥疝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腹中气乍满,心中尽痛,气积如臂,名曰癥疝也”。多由饮食寒温不调,气机阻滞所致。症为突然发作性上腹部疼痛,伴有腹胀及气块。宜内服立效散。

  • 足三阴经

    即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其循行方向均由足部经下肢及腹部而抵达胸部。《灵枢·逆顺肥瘦》:“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 阴中之太阴

    ①指肾。《灵枢·九针十二原》:“阴中之太阴,肾也。”②指两足之三阴经络。《灵枢·阴阳系日月》:“足之阴者,阴中之太阴也。”

  • 丹粉

    出《新修本草》。为铅丹之别名,详该条。

  • 李元忠

    【介绍】:南北朝时期医生。赵郡(今河北赵县)人。精医,治病不问贫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