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顾步汤

顾步汤

辨证录》卷十三:顾步汤

药方名称顾步汤

处方牛膝30克金钗石斛30克人参9克黄耆30克当归30克金银花30克

功能主治大补气血,清热解毒。治气血大亏,火热之毒下注,致成脚疽。初起脚趾头忽先发痒,已而作痛,指甲现黑色,以后脚指俱黑,甚则连足而俱黑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一剂而黑色解,二剂而疼痛止,三剂痊愈。若已溃烂,宜多服数剂。

摘录辨证录》卷十三

《外科真诠》卷上:顾步汤

药方名称顾步汤

处方黄耆30克人参9克金钗30克当归30克 银花30克牛膝30克菊花15克甘草9克 公英15克 紫花地丁30克

功能主治治脱疽。

用法用量水煎服。

口渴者,加天花粉9克。

摘录《外科真诠》卷上

《医林纂要》卷十:顾步汤

药方名称顾步汤

处方黄耆5钱,当归(酒洗)4钱,黄柏(盐酒炒)2钱,知母(酒炒)2钱,熟地黄3钱,肉桂1钱,干姜1钱,牛膝3钱,虎胫骨(酥炙)3钱,金银花2钱。

功能主治大补气血,滋阴壮阳。主脾肾阴亏,湿热下流之足疽。起于足大趾,初痒疼痛,趾甲黑,渐而肉黑,上于足附。

用法用量酒煎服。

各家论述黄耆当归以补气血为主,黄柏知母以滋阴行湿热,熟地黄以壮肾水,肉桂以行血去毒,干姜以益阳去湿,牛膝、虎胫骨以峻劲达之下行,金银花解毒。阴阳兼滋,气血交补,而后毒壅可消。

摘录《医林纂要》卷十

猜你喜欢

  • 饭匙丸

    药方名称饭匙丸处方饭匙干末1斤(即做饭之锅焦),莲肉(去心)半斤,怀庆山药(炒香)(各为末)半斤。制法以饭匙末量取,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脾泻。用法用量如湿热甚者,每服100丸,加青皮煎汤送下

  • 加减人参泻心汤

    药方名称加减人参泻心汤处方人参6克黄连4.5克枳实3克干姜4.5克生姜6克牡蛎6克功能主治治疟伤胃阳,气逆不降,热劫胃液,不饥不饱,不食不便,渴不欲饮,味变酸浊。用法用量用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

  • 车前利湿汤

    药方名称车前利湿汤处方白术(炒)、白芍(炒)、白茯苓、苡仁、当归、白扁豆(炒)、车前子、神曲、怀牛膝。功能主治中湿,肾囊小便发肿生疮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 左归饮

    药方名称左归饮处方熟地6~9克或加至30~60克山药6克 枸杞6克 炙甘草3克茯苓4.5克山茱萸3~6克(畏酸者少用之)功能主治滋阴补肾。治肾阴不足,阴衰阳盛。腰酸遗泄,盗汗,口燥咽干,口渴欲饮,舌光

  • 韭汁生地饮

    药方名称韭汁生地饮处方生地2钱,当归1钱,郁金1钱,降香1钱。功能主治经逆从口鼻出。用法用量加韭菜捣汁半酒杯,童便少许冲药服。摘录《不知医必要》卷四

  • 香薷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薷散药方名称香薷散处方白扁豆(微炒)、厚朴(去粗皮.姜汁炙熟),各半斤。香薷(去土)一斤。炮制右粗末。功能主治治脏腑泠热不调,饮食不节,或食腥、生冷过度,或起居不

  • 流注汤

    药方名称流注汤处方土茯苓(刮去皮,打碎)4两,龙胆草2钱,贝母3钱,僵蚕3钱,银花3钱,槐花3钱,五倍子3钱,橘红1钱,防己1钱,防风1钱,木通1钱,甘遂7分,皂角子9个。功能主治湿痰流往,漫肿无头,

  • 龙犀丸

    药方名称龙犀丸处方犀角尖2钱,川连2钱,白矾2钱。制法上为细末,用龙眼肉4两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痔疮。用法用量每服1钱,开水送下。摘录《鸡鸣录》

  • 贝母丸

    《太平圣惠方》卷十四:贝母丸药方名称贝母丸处方贝母45克(煨令微黄)桔梗30克(去芦头)甘草30克(炙微赤,锉)紫菀30克(洗,去苗、土)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制法上药捣罗为末,

  • 冲关散

    药方名称冲关散处方赤茯苓(去皮)1两,人参1两,陈皮(去白)1两,木通1两,槟榔1两,青皮1分,甘草(炙)半两。制法上为粗散。功能主治关格不利,上焦有热,胸中痞闷,小便涩少或不通。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