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症因脉治》卷二。即黄芩泻白散,见该条。
病症名。《诸病源候论·水病诸候》:“水瘕者,由经络否涩,水气停聚在于心下,肾经又虚,不能宣利溲便,致令水气结聚而成形段,在于心腹之间,抑按作水声,但欲饮而不用食,遍身虚肿是也。”参见瘕条。
见足髓孔条。
症名。口中自觉有甜味。多属脾胃湿热。可见于平素嗜食甘肥厚味的消渴病人。《素问·奇病论》:“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转为消
即咽后壁。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即栝楼反,详该条。
见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丁公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女科、产后编条。
病证名。指肺、心、肝、脾、肾等五脏疟疾。因疟邪深伏所致。《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邪气深伏,并能为五脏疟。”详见各条。
经穴别名。①出《普济方》。即太溪,见该条。②出《太平圣惠方》。即昆仑,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