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黄耳伤寒

黄耳伤寒

病证名。风毒入耳而引起的发热化脓性疾患。清·张石顽伤寒绪论》:“风温时毒,先犯少阳,续感暴寒而发,乃太少两阳合病,状类伤寒,以其两耳发黄。”初起常有发热,头痛耳痛耳聋婴儿表现烦躁不安,数日后鼓膜穿破,则耳道有脓溢出,类似化脓性中耳炎、耳源性颅内感染。治宜疏风清热,可选用荆防败毒散银翘散五味消毒饮之类。

猜你喜欢

  • 野毒芹

    见《江苏药材志》。即毒芹,详该条。

  • 凤凰退

    见《本草蒙筌》。即凤凰衣,详该条。

  • 兜腮喉痈

    病名。即兜腮痈。详该条。

  • 滋阴润燥

    即养阴润燥。详该条。

  • 肠窟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腹结,见该条。

  • 张叔承

    【介绍】:见张三锡条。

  • 芝麻荄

    见《中国医学大辞典》。为麻秸之别名,详该条。

  • 筋极

    六极之一。指筋脉疲怠、重急的疾患。《备急千金要方·肝脏》:“筋极者,主肝也,肝应筋,筋与肝合,肝有病,从筋生。又曰,以春遇病为筋痹,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则阳气入于内,阴气出于外。”《诸病源候

  • 土甘草豆

    见《药材学》。为相思子之别名,详该条。

  • 肌衄

    证名。见《张氏医通》卷五。指不因外伤的肤表出血。又名血汗,亦称红汗。《证治要诀·诸血门》:“血从毛孔而出,名曰肌衄。”此又称为血箭,详该条。多因气血亏虚,血随气散所致。治宜补血固表,可选用当归补血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