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黑骨头

黑骨头

《中药大辞典》:黑骨头

药材名称黑骨头

拼音Hēi Gǔ Tou

别名铁散沙、铁骨头、牛尾蕨、山筋线(《广西药植名录》),山杨柳、青蛇胆小青蛇、柳叶夹(《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黑龙骨、飞仙藤,达风藤(《云南中草药选》),小黑牛青香藤、奶浆藤、青色丹、黑骨藤、青风藤(《云南中草药》)。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萝藦种植物西南杠柳全株。秋、冬采集,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西南杠柳,又名:滇杠柳

常绿攀援藤本,长达10米以上。全体无毛,具乳汁。根细长,弯曲,有香气,棕色。茎基部木质,纤维性强。叶对生;狭披针形,长2.3~6厘米,宽0.4~1厘米,先端尖,基部阔楔形,全缘,两面均光滑;叶柄短。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多为3朵;花小;花瓣5,卵圆形,端尖,暗绿黄色。蓇葖果双生,长圆锥形,斜展,长6~10厘米,上端渐狭尖;内含多数具白色长绢毛的种子。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疏林中。分布西藏、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滇杠柳新鲜茎皮中提出的滇杠柳甙(粗甙)具有强心作用,其特点类似毒毛旋花子甙G。滇杠柳甙之鸽平均致死量为5.9±1.0毫克/公斤,较毒毛旋花子甙G低。

性味《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苦,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通经络,祛风湿,活血,消炎。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月经不调,口腔炎,乳腺炎。

①《广西药植名录》:"清凉止血。治跌打损伤,伤寒,痨伤,疟疾,肚痛。"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祛风湿,通经络,消炎解毒。治风湿跌打疼痛,热性疮毒,乳腺炎,咽喉炎,口腔炎。"

③《云南中草药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胃痛,消化不良,闭经,月经不调。"

④《贵州药植目录》:"治劳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云南中草药》:"肝炎,消化道溃疡患者忌服。一日量不宜超过三钱,服过量出现抽搐,甚至死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黑骨头

药材名称黑骨头

拼音Hēi Gǔ Tou

英文名Forrest Silkvine Stem or Root

别名铁散沙、铁骨头、牛尾蕨、山筋线、山杨柳、青蛇胆小青蛇、柳叶夹、黑龙骨、飞仙藤、达风藤小黑牛青香藤、奶浆藤、青色丹、黑骨藤、青风藤、西南杠柳、滇杠柳

出处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西南杠柳的根或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riploca forrestii Schltr.

采收和储藏:秋、冬采集,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藤状灌木,长达10m。具乳汁;多分枝,全株无毛。叶对生,革质;叶柄长1-2mm;叶片狭披针形,长4-6cm,宽0.5-1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侧脉纤细密生,在叶缘关连结成1条边脉聚伞花序腋生,比叶为短,着花1-3朵;花萼裂片5,卵圆形或近圆形;花冠黄绿色,近辐状,花冠裂片5裂片中间不加厚,不反折,无毛;副花冠丝状,被微毛;花粉器匙形,四合花粉藏在载粉器内;雄蕊5,着生地花冠基部,花药互相粘生;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花柱先端2裂。蓇葖果双生,圆柱状,长约10cm,径约5mm,具绷条纹,种子长圆开,先端具长约3cm白色绢制裁种毛。花期3-4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山地向阳处或阴湿的杂木林下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西藏、云南、贵州、广西、西南、青海等地。

化学成分根茎含强心甙衍生物学:杠柳毒甙(periplocin),萝藦甙元(periplogenin),8-羟基萝藦甙元(8-hydroxyperiplo-genin)[1]和滇杠柳甙(periforside)Ⅰ[2]。还含熊果酸(ursolic acid),胡萝卜甙(daucosterol),北五加皮甙(periplocoside)E[1]。

药理作用强心作用 本品新鲜茎皮中提得的总甙,通过在位蛙心及兔心、兔心电图及离体豚鼠心实验证明有强心作用,作用物点类假毒毛花苷G,鸽平均致死量为5.9±1.0mg/kg[1]

毒性滇杠柳甙之鸽平均致死量为5.9土1.0mg/kg,较毒毛旋花子甙G低。

性味味甘;辛性温;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消痈。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闭经;乳痈;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云南中草药》:肝炎,消化道溃疡患者忌服。一日量不宜超过三钱,服过量出现抽搐,甚至死亡。

各家论述1.《广西药植名录》:清凉止血。治跌打损伤,伤寒,痨伤,疟疾,肚痛。

2.《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祛风湿,通经络,消炎解毒。治风湿跌打疼痛,热性疮毒,乳腺炎,咽喉炎,口腔炎。

3.《云南中草药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胃病,消化不良,闭经,月经不调。

4.《贵州药植目录》:治劳咳。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丝带蕨

    《全国中草药汇编》:丝带蕨药材名称丝带蕨拼音Sī Dài Jué别名木莲金来源蕨类水龙骨科丝带蕨Drymotaemium miyoshianum (Makino)Makino,以全

  • 防风叶

    《中药大辞典》:防风叶药材名称防风叶拼音Fánɡ Fēnɡ Yè出处《别录》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叶片。功能主治《别录》:"主中风热汗出。"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 苦壶卢

    《中药大辞典》:苦壶卢药材名称苦壶卢拼音Kǔ Hú Lú别名苦匏(《国语》),蒲卢(《礼记》),苦瓠(《本经》),约壶、约腹壶(《广志》),苦瓠娄(《唐本草》),亚腰壶卢(《简便单

  • 水棘针

    药材名称水棘针拼音Shuǐ Jí Zhēn别名山油子、土荆芥、细叶山紫苏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水棘针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ethystea caerulea L.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切

  • 薏苡根

    《中药大辞典》:薏苡根药材名称薏苡根拼音Yì Yǐ Gēn别名打碗子根(《草木便方》),五谷根(《分类草药性》),尿珠根(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出处《本经》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根,秋

  • 黄花忍冬

    药材名称黄花忍冬拼音Huánɡ Huā Rěn Dō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金花忍冬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onicera chrysantha Turcz.采收和储藏:5-6月间,在睛天清

  • 白背三七

    《中药大辞典》:白背三七药材名称白背三七拼音Bái Bèi Sān Qī别名大肥牛(《广州植物志》),土生地、白仔菜药、散血姜(《广西药植图志》),土田七(《广西中药志》),三百棒

  • 硬水黄连

    《中药大辞典》:硬水黄连药材名称硬水黄连拼音Yìnɡ Shuǐ Huánɡ Lián别名水黄连(《百草镜》),金鸡脚下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黄脚鸡(《四川中药志》)

  • 白花蛇头

    《中药大辞典》:白花蛇头药材名称白花蛇头拼音Bái Huā Shé Tóu出处《纲目》来源为蝮蛇科动物五步蛇的头部。毒性《纲目》:"有毒。"功能主治《

  • 扁担蒿

    药材名称扁担蒿拼音Biǎn Dɑn Hāo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种植物垂果南芥和粉绿垂果南芥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rabis pendula L.2.Arabis pendula L.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