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齿断

猜你喜欢

  • 医级宝鉴

    见医级条。

  • 伤寒杂病论义疏

    书名。16卷。刘世祯述义,刘瑞瀜疏证。刊于1924年。据刘世祯氏自称,因母丧,于江西某山谷中遇“张老”,张老授以古本《伤寒杂病论》,与世传本不同,遂阐述师传及个人所体会的本义,并由刘瑞瀜疏通引证,补充

  • 追风棍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丢了棒之别名。详该条。

  • 陈蓬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有运气著作《天元秘演》10卷,已佚。

  • 阴虚痢疾

    病证名。指痢疾而见阴液耗伤者。见《张氏医通》卷七。症见发热烦渴,至夜转剧,恶食,痢下五色,脓血稠粘,滑泄无度,或下鲜血,脐下急痛等。治宜救阴泄热为主。可用驻车丸、阿胶丸、阿胶连梅丸、千金黄连汤、黄连阿

  • 茱萸丸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方。吴茱萸一升,桂心、当归各二两。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至四十丸,温酒送下。治心中寒,心痛彻背。

  • 格阳

    ①阳盛已极,不能与阴气相交,故气血盈溢于三阳经,与三阴格拒,表现为人迎脉大于寸口脉的四倍。《素问·六节脏象论》:“人迎四盛以上为格阳。”参见关格条。②指寒邪壅遏胸中,胃阳被格拒的吐逆症。表现为四肢冷,

  • 上虚下实

    正气虚于上,邪气实于下的证候。如气虚脱肛患者合併肛周感染,上见头眩耳鸣,下见肛周灼热疼痛,法当先治其实,后治其虚。又如病人素有怔忡心悸,心血虚损之证,属上虚,又患湿热痢疾,腹痛,下利赤白,一日多次,苔

  • 脾痈

    病名。①指位于章门穴处的痈。章门穴为脾经之募穴,故名。《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章门隐隐而痛者,脾疽也。上肉微起者,脾痈也。”此证由过食生冷兼内蕴湿热,或瘀血瘀滞脾经而成。症见腹胀、咽干、小便短涩。

  • 长珠形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