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齿衄

齿衄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第三册。又名牙齿出血、牙衄牙血。《景岳全书》卷二十八:“血从齿缝牙龈中出者,名为齿衄。此手、足阳明二经及足少阴肾家之病。”因过食辛辣炙煿,阳明积热所致者。症见口臭便秘舌苔黄腻,齿龈红肿疼痛,渗血多。治宜清胃泻火。可选用清胃散玉女煎等加减。由于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者。症见齿龈不甚红肿,牙齿浮动而微痛,渗血少而淡。治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有因脾虚统摄无权致齿衄者。症见口唇色淡,面苍乏神,渗血少而缠绵不已。治宜补脾益气、摄血。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加减。外伤亦可致齿衄。此外,有的文献把牙宣病亦列入齿衄中,如《证治准绳·杂病》:“血从齿缝中或齿龈中出谓之齿衄,亦曰牙宣。”

猜你喜欢

  • 冷热泻

    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即冷热利。详该条。

  • 传经

    指伤寒六经病的传变,病邪从一经传入另一经的证候。《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伤寒论大全·辨张仲景伤寒论》:“盖风寒之初中人

  • 兼化

    运气学说术语,见《类经图翼》。凡阴干主运之年,中运不及,若遇司天之气为克中运者,则由于中运气衰,故司天之气以强兼饼中运之弱,于是不及之运从司天之气而化,称为“兼化”。如己亥年土运不及,适值厥阴风木司天

  • 重订戴北山广温热论

    见世补斋医书条。

  • 灰尖黄根舌

    舌根黄苔,尖灰苔。苔厚而干燥,兼见二便闭,发热,口渴引饮,大汗出,为脏腑实热,胃有食滞,宜清热导滞(见《伤寒舌鉴》)。

  • 中医诊断学讲义

    书名。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书分五章。第一章概述;第二章四诊概要;第三章论八纲,并附医案举例;第四章证候分类;第五章诊法运用。末附有关诊断的原文选录和歌诀选录。内容比较丰富。1964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 廖濬泉儿科医案

    医案著作。廖伯筠等整理。此书医案分初生儿疾病、时行疾病两类,凡百例案例,均加按语。廖氏诊治小儿疾病,注重望诊,强调治病求本,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用药慎重,尤用峻烈之剂,当中病即止,以免伤正。1979年云

  • 眼小睫

    见《叶氏眼科方》。指外眦。详该条。

  • 五宝丹

    见《景岳全书·外科钤古方》卷六十四。琥珀(甘草水煮)、珍珠(炒,或豆腐包蒸)、朱砂、钟乳石(同甘草、木香各一钱同煮)、炒飞罗面各三分半。为细末,每服二至七厘,加冰片半分,用土茯苓一斤,病在上加木香二钱

  • 尾椿

    骨名。即尾骨。详尾骶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