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龙爪菜

龙爪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爪菜

药材名称龙爪菜

拼音Lóng Zhǎo Cài

别名毛蕨、饭蕨、蕨菜、锯菜

来源蕨类凤尾蕨科龙爪菜Pteridium revolutum (Blume) Nakai,以根状茎入药。

生境分部陕西、台湾、广东、广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性味微涩,平。

功能主治解疮毒。

用法用量2~5钱,水煎服。并捣烂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龙爪菜

药材名称龙爪菜

拼音Lónɡ Zhǎo Cài

别名蕨菜、锯菜、饭蕨、苦蕨

来源药材基源:为蕨科植物毛轴蕨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dium revolutum(Bl.)Nakai[Pteris revoluta B1.]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陆生蕨类,植株高达1m以上。根茎长而横走,粗壮,有锈色卷曲的节状毛。叶远生;叶柄长24-40cm,禾秆色,基部深棕色,在基部及叶轴、羽轴均被锈色卷曲的节状毛;叶片薄革质,阔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长30-80cm,宽30-50cm,三回羽状裂;羽片4-6对,有柄,狭卵形,第1对最大,长20-35cm,宽12-20cm,二回羽片12-16对,几无柄,线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下部的较大,长8-12cm,宽2-3cm;末回羽片8-18对,互生,线状披针形或狭三角形,微弯呈镰状,背面密生黄色卷曲的节状毛;叶脉羽状,侧脉分叉。孢子囊群沿羽片边缘着生于边脉上成长的汇生囊群;囊群盖线形,2层,为叶缘变质而反折的假盖,外层膜质,边缘有齿,内层薄膜质,边缘撕裂状。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70-3000m的山坡向阳处或山谷疏林中的林间空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西藏等地。

性味微涩;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水通淋;驱虫。主热毒疮疡;烫伤;脱肛;风湿痹痛;小便淋痛;诸虫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老虎刺

    药材名称老虎刺别名假虎刺、绣花针、三棵针、刺檀香、刺郎果、黑奶奶果来源夹竹桃科老虎刺Carissa spinarum L.,以根入药。生境分部福建、贵州、云南。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消炎,解热,止痛

  • 白苞筋骨草

    药材名称白苞筋骨草拼音Bái Bāo Jīn Gǔ Cǎo别名甜格宿宿草来源唇形科白苞筋骨草Ajuga lupulina Maxi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河北、山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

  • 山羊参

    药材名称山羊参别名土生地[云南丽江]、鸡肉参来源紫葳科山羊参Incarvillea grandiflora Bur. et 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苦,凉。功能主治生用凉血生津

  • 皂荚叶

    《中药大辞典》:皂荚叶药材名称皂荚叶拼音Zào Jiá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豆科植物皂荚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皂荚"条。化学成分同属植物山皂荚的

  • 千金子

    《中国药典》:千金子药材名称千金子拼音Qiān Jīn Zi英文名SEMEN EUPHORBIAE别名续随子、打鼓子、一把伞、小巴豆、看园老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

  • 马肝

    《中药大辞典》:马肝药材名称马肝拼音Mǎ Gān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马科动物马的肝。功能主治《圣惠方》:"治妇人月水不通,心腹滞闷,四肢疼痛。赤马肝一片,炙令干(燥),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

  • 金挖耳

    《中药大辞典》:金挖耳药材名称金挖耳拼音Jīn Wā ěr别名挖耳草(《重庆草药》),朴地菊、劳伤草(《泉州本草》),野烟、铁抓子草、野向日葵、铁骨消、翻天印(《湖南药物志》),倒盖菊、山烟筒头(广州

  • 瓦草

    《中药大辞典》:瓦草药材名称瓦草拼音Wǎ Cǎo别名白前(《滇南本草》),滇白前(《植物名实图考》),金柴胡、大牛膝、九大牛(《云南中草药》),青骨藤(《云南中草药选》)。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石竹科

  • 灯台莲

    药材名称灯台莲拼音Dēnɡ Tái Lián英文名Tuber of Serrate Sikoku Jackinthepulpit别名路边黄、蛇包谷、老蛇包谷出处始载于《湖北宜昌》。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

  • 滇南冠唇花

    药材名称滇南冠唇花拼音Diān Nán Guàn Chún Huā别名野藿香、香薷、藿香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滇南冠唇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crotoena patchouli(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