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丁茄

丁茄

药材名称丁茄

拼音Dīnɡ Qié

别名癫茄、大癫茄、野颠茄、野西红柿、钮茄根、山马铃、刺丁茄、番鬼茄

来源为茄科属植物丁茄Solanum surattense Burm. f.,以根、果全草入药。夏、秋采全草,鲜用或晒干用。秋季采根、果,洗净,鲜用或干用。

原形态亚灌木,高30-60厘米。茎有劲直的长刺,幼嫩部混生刺毛。叶互生,具有刺长柄;叶片宽卵形,长5-12厘米,宽5-10厘米,5-7羽状浅裂,两面均被紧贴的硬毛,脉上均有长刺。夏、秋开花,聚伞花序腋生,花少数或单生;萼先端5裂有长刺;花冠辐状,白色,裂片披针形。雄蕊5,子房上位。浆果球形,直径2.5-4厘米,光滑,基部有带刺的宿萼,成熟时橙红色,有很多种子。

生境分部生于村旁、路旁、园边、半阴湿肥沃的地方。分布于长江以南至福建、台湾、广西、广东、云南等省。

栽培喜温暖、向阳环境,不耐寒,北方可在温暖季节栽培。对土壤不甚选择,但于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生长更为繁茂。种子繁殖,春季3/4月播种,穴播,每穴播种3~5粒,覆土约半寸,播种后如土壤保持湿润,约二周左右出苗,苗高2~3寸时需间苗一次,每穴留壮苗1株。生长期间注意管理,如发现蚜虫可用6%可湿性六六六1斤加水200斤喷杀。

化学成分全草含生物碱:茄碱(solanine),以未成熟果实中含量最多。又谓从浆果中分离出茄解碱(澳洲茄碱 solasonine,C45H73O16N)、澳洲茄边碱(solamargine)、澳洲茄新碱(solasurine)。

性味苦、辛,微温。有毒。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镇痛麻醉。跌打损伤,风湿腰腿痛,痈疮肿毒,冻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外洗。

注意一般只作外用,不可内服。

复方冻疮:丁茄全草适量,煎水熏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猜你喜欢

  • 野黄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黄麻药材名称野黄麻拼音Yě Huánɡ Má别名甜麻、针筒草来源椴树科黄麻属植物假黄麻Corchorus acutangulus Lam.,以全草入药。性味苦

  • 多穗石柯果

    药材名称多穗石柯果拼音Duō Suì Shí Kē Guǒ别名甜茶果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多穗石栎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thocarpus polystachyus (Wall.)Re-

  • 拟进里香

    药材名称拟进里香拼音Nǐ Jìn Lǐ Xi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拟百里香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ymus proximus Serg.采收和储藏:7-8月采收,洗净,晒干。原形态拟

  • 栾华

    《中药大辞典》:栾华药材名称栾华拼音Luán Huá出处《本经》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栾树的花。原形态栾树(《正字通》),又名:木栾(《梦溪笔谈》),石栾树、黑叶树、木栏牙、山茶叶、软

  • 峨山草乌

    《全国中草药汇编》:峨山草乌药材名称峨山草乌拼音é Shān Cǎo Wū来源毛茛科飞燕草属植物卷距飞燕草Delphinium fargesii Franch.,以根入药。初春或秋季采挖,除

  • 香茶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香茶菜药材名称香茶菜拼音Xiānɡ Chá Cài别名蛇总管[广西]、蛇通管、小叶蛇总管、母猪花头、铁棱角[浙江]、铁角棱、棱角三七、铁钉角、铁秤锤、铁生姜、盘

  • 密毛桃叶珊瑚果

    药材名称密毛桃叶珊瑚果拼音Mì Máo Táo Yè Shān Hú Guǒ英文名Aucuba himalaica Hook.f .et .Thoms .var.pilosissma Fang et

  • 蜡瓣花

    药材名称蜡瓣花拼音Là Bàn Huā别名连核梅、连合子(《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金缕梅科植物中华蜡瓣花的根皮。全年可采。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小枝有柔

  • 南瓜叶

    《中药大辞典》:南瓜叶药材名称南瓜叶拼音Nán Guā Yè出处《岭南草药志》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叶片,夏、秋采收。化学成分含叶绿素。为天然食用色素。功能主治治痢疾,疳积,创伤。

  • 十姊妹

    《中药大辞典》:十姊妹药材名称十姊妹拼音Shí Zǐ Mèi别名七姊妹(《群芳谱》),姊妹花(《闽南民间草药》)。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十姊妹的根及叶。原形态落叶灌木。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