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三七叶

三七叶

《中药大辞典》:三七叶

药材名称三七叶

拼音Sān Qí Yè

出处《纲目》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

性味《生草药性备要》:"味辛。"

功能主治止血,消肿,定痛。治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痈肿毒疮。

①《纲目》:"治折伤跌扑出血,敷之即止,青肿经夜即散。余功同根。"

②《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消察散血,敷毒疮,治痰火,又能止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撤或调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三七叶

药材名称三七叶

拼音Sān Qí Yè

英文名Sanchi Leaf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ne ex C.Chow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30-60cm。根茎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cm,直径约1-3cm,有数条支根,外皮黄绿色至棕黄色。茎直立,近于圆柱形;光滑无毛,绿色或带多数紫色细纵条纹。掌伏复叶,3-4枚轮生于茎端;叶柄细长,表面无毛;小叶3-7枚;小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倒卵形,长约5-14cm,宽2-5cm,中央数片较大,最下2片最小,先端长尖,基部近圆形或两侧不相称,边缘有细锯齿,齿端偶具小刺毛,表面沿脉有细刺毛,有时两面均近于无毛;具小叶柄。总花梗从茎端叶柄中央抽出,直立,长20-30cm;伞形花序单独顶生,直径约3cm;花多数,两性,有时单性花和两性花共存;小花梗细短,基部具有鳞片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通常5齿裂;花瓣5,长圆状卵形,先端尖,黄绿色;雄蕊5,花药椭圆形,药背着生,内向纵裂,花丝线形;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住2枚,基部合生,花盘平坦或微凹。核果浆果状,近于肾形,长约6-9mm;嫩时绿色。熟时红色,种子1-3颗,球形,种皮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化学成分叶含人参二醇(panaxadiol),人参三醇(panaxa-triol),达玛-20(22)-烯-β,12β,26-三醇[dammar-20(22)-en-3β,12β,26-triol],20(R)-达玛烷-3β,12β,20,25-四醇[20(R)-dammaran-3β,12β,20,25-tetrol]等[1]。

药理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三七叶总皂甙100mg/kg、200mg/kg腹腔注射,能显着减少小鼠的自主活动,明显地延长小鼠对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协同睡眼时间。又能显着地加强氯丙嗪对小鼠自主活动的抑制作用。亦可对抗苯丙胺、苯甲酸钠咖啡因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兴奋作用。三七叶总皂甙还能减少由戊四氮诱发小鼠惊劂发作频率和推迟土的宁致惊劂死亡时间。说明三七叶总皂甙对中枢神经系统呈明显的抑制作用[1-3]。

三七叶总皂甙100mg/kg、200mg/kg腹腔注射能明显减少由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次数,并可明显提高小鼠对热刺激的痛阈[1]。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三七叶总皂甙20mg/kg静注,对乌头碱、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对氯化钙-已酰胆碱混合液诱发的小鼠心房纤颤,对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发的早期心律失常均有对抗作用,在抗心律失常剂量下,对心血管无明显抑制作用[4]。

3、抗炎作用 三七叶总皂甙对角叉菜胶、5-羟色胺(5-HT)、高岭土、蛋清、冰醋等所致大鼠关节炎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仅能不同程度地对抗缓激肽、组胺、5-HT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又能对巴豆油或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郭炎症有明显的抑制效应。此外,对棉球肉芽肿的纺织肿的组织增生及摘除两侧肾上腺大鼠均有一定的抗火作用[5]。

4、延缓衰老作用三七茎叶总皂甙能用明显延长雌雄果蝇的平均寿命和最低寿命,并可延长雄果蝇的最高寿命;能提高40d和60d龄雌雄果蝇的一均每分钟每只飞翔次数,提高其飞翔能力[6,7]。三七茎叶总皂甙可隆低50d龄果蝇头部脂褐素含量。三七茎叶总皂甙150mg-kg、300mg/kg,皮下注射,于给药30d,小鼠心、肝、脑内过氧化物的产物丙三醛生成量随给药剂量加大而减少;全血和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明显升高,故认为三七茎叶总皂甙有延缓衰老作用,其机制与抑制丙二醛生成和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关[6]。

5、隆血脂作用 三七叶总皂甙200mg/kg和100mg/kg给大鼠和鹌鹑两种高脂膜型动物灌服7d,均能显着隐藏其血清总胆固醇和血清三酰甘油的含量[8]。

6、毒性 小鼠分别灌胃三七叶总皂甙6g/kg、7.8g/kg、10.14g/kg,观察5d,除给药后动物呈不同程度的安静、活动减少外,均未见中毒死亡。太分别静注及腹腔注射100mg/kg、200mg/kg,均未见中毒反应。太灌胃300mg/kg或兔静注200mg/kg时,呼吸略有增快,兔点眼有一定程度的刺激反应。

严急性毒性试验,大鼠分别灌服100mg/kg、200mg/kg、400mg/kg,连用60d,对动物体重、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肾功能(尿毒氮)、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血色素等指数,均无明显影响,组织切片表明,对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脑等器官均未见异常改变[9]。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主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跌打肿痛;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或冲泡代茶。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各家论述1.《纲目》:治折伤跌扑出血,敷之即止,青肿经夜即散。余功同根。2.《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消瘀散血,敷毒疮,治痰火,又能上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三叶委陵菜根

    药材名称三叶委陵菜根拼音Sān Yè Wěi Línɡ Cài Gēn别名山峰子根(《贵州草药》)。出处《浙江即常用草药》来源为蕾薇科植物三叶委陵菜的根。4~10月采挖。

  • 藤本夜关门

    《全国中草药汇编》:藤本夜关门药材名称藤本夜关门来源旋花科藤本夜关门Argyreia osyrensis (Roth) Choisy var. cinerea Hand.-Mazz.,以叶、根入药。生

  • 玉兰花

    药材名称玉兰花拼音Yù Lán Huā出处《纲目拾遗》来源木兰科植物玉兰的花蕾。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辛夷"条。性味《纲目拾遗》:"性温。"功能

  • 椿树花

    药材名称椿树花拼音Chūn Shù Huā别名椿花、椿芽树花、春尖花。来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oona sine

  • 落花生枝叶

    《中药大辞典》:落花生枝叶药材名称落花生枝叶拼音Luò Huā Shēnɡ Zhī Yè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落花生的枝叶。化学成分花生的地上部分含有多种挥发性成分,已确证

  • 倒钩刺

    《中药大辞典》:倒钩刺药材名称倒钩刺拼音Dǎo Gōu Cì别名小乌泡、小倒钩刺、刺黄连、刺茶、散血草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三叶悬钩子的全株。夏、秋采收。晒干。原形态直立小灌木,

  • 钮子瓜

    药材名称钮子瓜拼音Niǔ Zǐ Guā英文名Maysor Zehneria别名土瓜、野黄瓜、老鼠拉冬瓜、天罗网、钮子果、红果果、大树献钮子。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相干物钮子瓜

  • 洋虫

    《中药大辞典》:洋虫药材名称洋虫拼音Yánɡ Chónɡ别名九龙虫(《纲目拾遗》)。出处《药性考》来源为拟步虫科昆虫洋虫的全虫。原形态身体长椭圆形,长6毫米,暗黑色,有光泽,触角、

  • 栗毛球

    《中药大辞典》:栗毛球药材名称栗毛球拼音Lì Máo Qiú别名栗毛壳(《唐本草》),栗刺壳(《日用本草》),风栗壳(《广东中药》Ⅱ),板栗壳斗(江西《草药手册》)。出处

  • 太白三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太白三七药材名称太白三七拼音Tài Bái Sān Qī来源伞形科东谷芹属植物红花芹Tongoloa dunnii (Boiss.)Wolff,以根入药。秋季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