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十两叶

十两叶

药材名称十两叶

拼音Shí Liǎnɡ Yè

别名沙达木。

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苞叶木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aydaia rubrinervis(Levl.)C.Y.Wu exY.L.Chen[Embelia rubrinervisLevl.;C.crenulata Hand.Mazz.;Rhamnella rubrinervis(Levl.)Rehd.]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苞叶木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m。幼枝被短柔毛,小枝红褐色或灰褐色,无毛,叶互生;叶柄长4-10mm,被短柔毛;托叶披针形,宿存;叶片革质,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6-17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具不明显疏锯齿或近全缘,上面深绿色,有光泽,无毛,下面淡绿色,沿脉被疏柔毛。聚伞花序腋生或生于具苞叶的花枝上,苞叶与营养枝上的叶片相同,但较小,花枝腋生,长6-15cm,被疏短细毛;花两性,5基数;黄绿色,萼片三角形,内面中肋凸起,中部以上有小喙;花瓣绿黄色,倒卵形,具短爪,中部两边内卷,包着雄蕊,与花瓣等长;花盘稍厚,圆形;子房球形,2室,花柱2浅裂。核果卵状圆柱形,成熟时紫红色或橘红色,长8-10mm,直径5-6mm,基部有宿存的萼筒,种子1颗,或不完全时2室,具发育和不完全发育的种子各1颗。花期7-9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山地林中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利胆退黄;祛风止痛。主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理肺散

    《中药大辞典》:理肺散药材名称理肺散拼音Lǐ Fèi Sàn别名接骨丹、小接骨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攀援耳草的全株。全年可采。切碎晒干。原形态多年生攀援状草质藤本,长可

  • 莙荙子

    《中药大辞典》:莙荙子药材名称莙荙子拼音Jūn Dá Zǐ别名菾菜子(《食疗本草》)。出处《纲目》来源为藜科植物莙荙菜的种子。功能主治孟诜:"煮半生,捣取汁含,治小儿热。"

  • 小黄皮

    药材名称小黄皮别名九里香、白花千只眼[云南]、假鸡皮果来源芸香科小黄皮Clausena emarginata Huang,以根、叶、全株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辛,微温。有毒。功能主治宣肺止咳,行

  • 蔊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蔊菜药材名称蔊菜拼音Hǎn Cài别名野菜子、铁菜子、野油菜、干油菜、山芥菜、地豇豆来源十字花科蔊菜属植物蔊菜Rorippa montana (Wall.) Small或

  • 商陆

    《中国药典》:商陆药材名称商陆拼音Shānɡ Lù英文名RADIX PHYTOLACCAE别名花商陆、见肿消[贵州、云南]、土冬瓜、抱母鸡、土母鸡、地萝卜、章柳、金七娘、莪羊菜、山萝卜[云南

  • 猪毛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猪毛菜药材名称猪毛菜拼音Zhū Máo Cài别名扎蓬棵、扎蓬蒿、猪毛缨、猪毛蒿、三叉明棵来源藜科猪毛菜属植物猪毛菜Salsola collina Pall.,

  • 梧桐子

    《中药大辞典》:梧桐子药材名称梧桐子拼音Wú Tónɡ Zǐ别名瓢儿果、桐麻豌(《四川中药志》)。出处《履巉岩本草》来源为梧桐科植物梧桐的种子。秋季种子成熟时将果枝采下,打落种子,

  • 兔耳风

    药材名称兔耳风拼音Tù ěr Fēnɡ别名大血筋草、水上红、心肺草、石风丹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光叶兔耳风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isliaea glabra Hemsl.采收和储藏:春、夏

  • 蔛草

    药材名称蔛草拼音Hú Cǎo别名蔛荣、蔛菜(《唐本草》),接水葱(《七卷食经》),鸭仔菜、黑菜、合菜(《福建中草药》)。出处《唐本草》来源为雨久花科植物少花鸭舌草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原

  • 伸筋草

    《中国药典》:伸筋草药材名称伸筋草拼音Shēn Jīn Cǎo英文名HERBA LYCOPODII别名石松、狮子尾、狮子草、绿毛伸筋、小伸筋、舒筋草来源本品为石松科植物石松Lycopodium j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