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十姊妹

十姊妹

《中药大辞典》:十姊妹

药材名称十姊妹

拼音Shí Zǐ Mèi

别名七姊妹(《群芳谱》),姊妹花(《闽南民间草药》)。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十姊妹

原形态落叶灌木。茎细长,攀援,刺常生于托叶下。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7,椭圆形至卵圆形,先端渐尖,边缘有锯齿,有微细柔毛;托叶梳状分裂。花数朵排成扁伞房花序;萼片卵形,外面有腺体;花冠深红色,重瓣;雄蕊多数;雌蕊多数,花柱无毛,结合成柱状,伸出,常与雄蕊等长。果实球形。花期5~7月。

生境分部各地有栽培。

性味《闽南民间草药》:"苦平,微涩。"

功能主治治黄疸,痞块。

复方治黄疸,癖块:鲜十姊妹根五至八钱,猪赤肉二两同炒后,加红酒三至四两,共煮一小时,同午饭或晚饭服,日服一次。(《闽南民间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十姊妹

药材名称十姊妹

拼音Shí Zǐ Mèi

英文名Root of seven-sisters Japanese Rose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七姊妹的根及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osa multiflora Thunb.var.carnea Thory[P.multiflora Thunb.var.platyphylla Thory]

采收和储藏: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叶,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

原形态七姊妹 落叶小灌木,高约2m。茎、枝多尖刺。单数羽状复叶;小叶通常9枚,椭圆形,先端钝或尖,基部钝圆形,边缘具齿,两面无毛;托叶极明显。花多数簇生,为圆锥形伞房花序;花粉色,芳香;花梗上有少数腺毛;萼片5,花瓣5,重瓣;雄蕊多数;花柱无毛。瘦果,生在环状或壶状花托里面。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多为栽培供观赏。

化学成分根皮含鞣质(23%),花含紫云英甙(astragalin)及挥发油等。

性味苦平;微涩

归经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热化湿,疏肝利胆。主黄疸;痞积;妇女白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复方治黄疸,癖块:鲜十姊妹根五至八钱,猪赤肉二两同炒后,加红酒三至四两,共煮一小时,同午饭或晚饭服,日服一次。(《闽南民间草药》)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油桐

    药材名称油桐拼音Yóu Tónɡ别名三年桐、罂子桐、虎子桐来源大戟科油桐属植物油桐Vernicia fordii (Hemsl.)Airy Shaw,以根、叶、花、果壳及种子油入药

  • 苦竹沥

    《中药大辞典》:苦竹沥药材名称苦竹沥拼音Kǔ Zhú Lì出处《别录》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苦竹的茎秆,用火烤灼时流出的液汁。制法详"竹沥"条。功能主治清火消痰,明目

  • 算盘子叶

    《中药大辞典》:算盘子叶药材名称算盘子叶拼音Suàn Pán Zi Yè出处《江西民间草药》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算盘子的枝叶。夏、秋季采,切碎,晒干或鲜用。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 钭叶榕

    药材名称钭叶榕别名酸叽叽树、马勒来源桑科钭叶榕Ficus gibbosa Blume,以树皮及寄生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消炎、解痉。主治感冒。高热

  • 蒸饼

    药材名称蒸饼拼音Zhēnɡ Bǐnɡ别名馒头饼(《肘后方》)。出处《纲目》来源为小麦面和以酵糟的加工制成品。性味《纲目》:"甘,平,无毒。"归经《本草撮要》:"入足太阴、

  • 无患子树皮

    药材名称无患子树皮拼音Wú Huàn Zǐ Shù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pindus mukoro

  • 圆叶茅膏菜

    药材名称圆叶茅膏菜拼音Yuán Yè Máo Gāo Cài英文名all-grass of Round-leaf Sundew, Round-leaved Sundew别名毛毡苔、捕虫草。出处始载于《

  • 大蝎子草

    药材名称大蝎子草拼音Dà Xiē Zi Cǎo别名大荨麻,大荃麻、蝎子草来源荨麻科蝎子草属植物大蝎子草Girardinia palmata (Forsk.) Gaud.,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

  • 牡丹花

    《中药大辞典》:牡丹花药材名称牡丹花拼音Mǔ Dān Huā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花。化学成分花瓣含黄芪甙。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淡,无毒。"功能

  • 桃叶蓼

    药材名称桃叶蓼来源蓼科桃叶蓼Polygonum persicaria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辛,温。功能主治发汗除湿,消食止泻。用法用量2~4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