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南方六道木

南方六道木

药材名称南方六道木

拼音Nán Fānɡ Liù Dào Mù

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南方六道木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belia dielsii (Graebn.) Rehd.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南方六道木 薄叶灌木,高3m。当年小枝红褐色,老枝灰白色。叶对生;叶柄长4-7mm,基部膨大,散生硬毛;叶厚纸质,叶片长卵形长圆形、倒卵形、椭圆形至披针形,变化幅度很大,长3-8cm,宽0.5-3cm,先端尖或长渐尖,基部楔形或钝,全缘或有1-6对齿牙,具缘毛,嫩时上面散生柔毛,下面除叶脉基部被毛外,其余光滑无毛。花2朵生于侧枝顶部叶腋;总花梗长1.2cm,花梗几无;苞片3枚,具纤毛,中央1枚长6mm,侧生2枚长1mm;萼简长约8mm,萼檐4裂,裂片卵状披针形或倒卵形;花莞白色后变浅黄色,4裂,裂片圆,长约为筒的1/3至1/5,筒内具短柔毛;雄蕊4枚,二强,内藏;花柱细长,柱头头状,不伸出花冠筒外,长1-1.5cm。种子柱状。花期4-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3700m的山坡灌丛、路边林下及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等地。

功能主治祛风湿。主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24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楸木皮

    《中药大辞典》:楸木皮药材名称楸木皮拼音Qiū Mù Pí别名楸白皮(《千金方》)。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紫葳科植物楸的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原形态楸(《本草拾遗》),又名:金丝楸、

  • 石米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米药材名称石米别名小石枣子、小羊耳蒜来源兰科羊耳蒜属植物石米Liparis fargesii Finet,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性味甘,微寒。功能主治清热,润肺止咳。用于肺

  • 锡生藤

    药材名称锡生藤拼音Xī Shēnɡ Ténɡ别名亚红龙(傣名)。出处《云南思茅甲草药选》来源为防己科植物锡生藤的全草。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原形态攀援状藤本,长约1米,全株密被黄白色绒毛。单

  • 黑壳楠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壳楠药材名称黑壳楠别名岩柴、楠木、八角香来源樟科黑壳楠Lindera megaphylla Hemsl.,以根、枝、树皮入药。生境分部贵州、四川、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性味辛、

  • 山苦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苦菜药材名称山苦菜拼音Shān Kǔ Cài别名老蛇药、野洋烟来源菊科山莴苣属植物毛脉山莴苣Lactuca raddeana Maxim.,以全草或根入药。夏秋采集,鲜

  • 矮脚南

    药材名称矮脚南拼音ǎi Jiǎo Nán别名矮叶南、矮子南、小白花草、矮陀陀。来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单叶地黄连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nronia unifoliolata Oliv.采收和

  • 棒棒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棒棒木药材名称棒棒木拼音Bànɡ Bànɡ Mù别名棒棒树、棒子木、棒子树、黑弹木、黑弹树、朴树、木黄瓜树、白麻子、白麻树来源榆科朴树属植物小叶补Ce

  • 大驳骨丹

    《中药大辞典》:大驳骨丹药材名称大驳骨丹拼音Dà Bó Gǔ Dān别名鸭仔花、逼迫树(《本草求原》),大还魂(《岭南采药录》),大驳节(《陆川本草》),大接骨草、救命王(《南宁市

  • 蛇附子

    《中药大辞典》:蛇附子药材名称蛇附子拼音Shé Fù Zǐ别名石猴子(《植物名实图考》),石抱子、土经丸(《江西草药》),金线吊葫芦,三叶对(《浙扛民间常用草药》),小扁藤、三叶扁

  • 石羊菜

    药材名称石羊菜拼音Shí Yánɡ Cài别名下山连、连甲棒、假榄角(《广西药植名录》),石骨丹(《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石羊草(《广西植物名录》)。出处《广西药植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