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夹蛇龟肉

夹蛇龟肉

《中药大辞典》:夹蛇龟肉

药材名称夹蛇龟肉

拼音Jiá Shé Guī Ròu

出处《食性本草》

来源为龟科动物夹蛇龟

性味①《食性本草》:"寒,有毒。"

②《纲目》:"甘,寒,有毒。"

功能主治①《食性本草》:"主筋脉,补损,肉生研厚涂。"

②《日华子本草》:"肉可生捣,罯敷蛇毒。"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夹蛇龟肉

药材名称夹蛇龟肉

拼音Jiá Shé Guī Ròu

英文名tortoise meat

出处出自《食性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龟科动物黄缘闭壳龟或三线闭壳龟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uora flavomarginata(Gray)2.Cuora trifasciata(Bel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后,杀死去骨脏、外壳,取肉鲜用。

原形态1.黄缘闭壳龟,背甲长127-142mm,宽92-97mm。壳高63-65mm。头部光滑无小鳞;吻端平切直下,上喙口喙明显钩曲;背甲显着拱起,边缘齐嵴棱三条,钝圆不显;颈盾较大,后面较宽,第1枚椎盾前宽后窄,第2枚反之,第3-4枚宽大于长,缘盾近方形,背面盾片均具明显的同心环。腹甲大而平胆,前后浑圆,无同心环,喉盾左右合拢时呈心形,肛盾单枚,其上有1行盾沟为肛盾长度的一半左右;甲桥不明显,无腑盾及胯盾,背腹甲及胸、腹盾片间有韧带相连,壳可完全闭合,前臂鳞片宽大,略呈覆瓦状,掌跖部具平扁大鳞,指趾间半蹼,尾甚短,背甲棕褐色,正中嵴棱蜡黄或浅褐色,腹面黑褐色,腹甲边缘及甲桥黄色,眼后有一镶黑边的柠檬黄纵纹,在枕部相连成“V”形斑,下喙正中橘红,喉部黄色,四肢背面铁灰,腹面蜡黄,尾背具黑褐色纵纹。

2.三线闭壳龟,背甲长90-165mm,宽71-112mm,高37-58mm。头较小,光滑无鳞,吻较尖钝,上喙缘稍钩曲,鼓膜小而显,背甲嵴棱3条,中央宽圆,两侧不显。颈盾窄 小,第1枚椎盾三角形,第2、3、4枚六角形,第5枚扇形,第8、9核算缘盾最大,腹甲大而平坦,前缘深圆,后缘有缺刻。背腹甲和胸、腹盾片间以韧带相连,甲壳可完全闭合。甲桥不明显,无腑盾,胯盾极小。指、趾间全蹼爪细而弯曲,尾短小。背面棕褐色,三条纵棱黑色,腹甲黑色,其边缘为黄色,甲桥有一长黑纹,头背蜡黄色,与头侧黑色地截然分明,并在眼后嵌有红褐色椭圆斑。幼龟嵴棱明显,缘盾边缘略向上翘。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栖息于陆地。以蛞蝓蜗牛、昆虫以及植物等为食。

2.生活于山谷河流。

资源分布:1.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河南、湖北等地。

2.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性味味甘;性寒;有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滋补强壮;活血解毒。主虚赢瘦;关节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适量。外用:适量,生捣敷。

各家论述1.《食性本草》:主筋脉,补损,肉生研厚涂。

2.《日华子本草》:肉可生捣,罯敷蛇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毛蕊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蕊花药材名称毛蕊花拼音Máo Ruǐ Huā别名一柱香、大毛叶、海绵蒲、毒鱼草来源玄参科毛蕊花属植物毛蕊花Verbascum thapsus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

  • 鸐雉

    药材名称鸐雉拼音Dí Zhì英文名Long-tailed Pheasant别名翟、山雉、翟鸡、山鸡、鸐鸟出处出自《食疗本草》。《纲目》:翟,美羽貌。雉居原野,翟居山林,故得山名。大者为鹅。山鸡有四种,

  • 汉中防己

    《全国中草药汇编》:汉中防己药材名称汉中防己拼音Hàn Zhōnɡ Fánɡ Jǐ别名青木香来源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异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heterophylla H

  • 青粱米

    《中药大辞典》:青粱米药材名称青粱米拼音Qīnɡ Liánɡ Mǐ出处《别录》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种青粱的种仁。性味《别录》:"甘,微寒,无毒。"功能主治补中益气。治烦

  • 土藁本

    药材名称土藁本拼音Tǔ Gǎo Běn别名芹菜三七、香藁本、石防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白苞芹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othosmyrnium japonicum Miq.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

  • 藏羚角

    药材名称藏羚角拼音Cánɡ Línɡ Jiǎo英文名Antelope angle别名羚羊、西藏羚羊、一角兽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藏羚的角。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oca

  • 水香柴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香柴药材名称水香柴别名贵州金丝桃、上天梯、刘寄奴来源金丝桃科水香柴Hypericum kouytchouense Levl.,以根、种子入药。生境分部贵州。性味辛、甘,寒。功能主

  • 灰菜

    药材名称灰菜别名粉仔菜、灰条菜、灰灰菜、灰藋、白藜来源藜科藜属植物藜Chenopodium album L.,以全草入药。夏季采,切段晒干或鲜用。性味甘,平。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枝叶透疹。用于风

  • 柳枝

    《中药大辞典》:柳枝药材名称柳枝拼音Liǔ Zhī别名杨柳条(《摘元方》),柳条(《芷园臆草》)。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枝条。全年可采。原形态垂柳,又名:小杨(《说文》),杨柳(《本草

  • 臭威灵

    《全国中草药汇编》:臭威灵药材名称臭威灵别名大叶兔耳风、威灵仙[云南]来源菊科风毛菊属植物棉毛风毛菊Saussurea lanuginosa Vant.,以根入药。夏秋采集,洗净切碎晒干。性味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