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寄居蟹

寄居蟹

《全国中草药汇编》:寄居蟹

药材名称寄居蟹

拼音Jì Jū Xiè

别名真寄居蟹、寄居虾、寄居虫、寄生虾、海寄生

来源甲壳纲寄居虾科寄居蟹Eupaqurus bernhardus,以去螺壳的全体入药。

生境分部辽宁沿海。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消炎,活血。

治血瘀腹痛:寄居蟹5个,瓦焙研面,黄酒冲服,日服2次。

治跌打损伤,淋巴结炎:干寄居蟹适量,磨醋外涂患处。

治眩晕,耳鸣:寄居蟹2~3两,酒炒后加冰糖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寄居蟹

药材名称寄居蟹

拼音Jì Jū Xiè

英文名Soldier crab

别名寄居、寄居虫、巢螺、寄居虾、寄生虾、海寄生、白住房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活额寄居蟹科艾氏活额寄居蟹下齿细螯寄居蟹及寄居蟹科动物长腕寄居蟹等多种寄居蟹去螺壳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iogenes edwardsii(de Haan)2.Clibanarius infraspinatus Hilgendorf3.Pagurus samuelis(Stimpson)[P.geminus Mclaughlin]

采收和储藏:退潮后于岩石间捕捉,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1.艾氏活额寄居蟹,形态较大的个体头胸甲长约30mm。额角为一位置在两眼柄基部的鳞片之间的活动刺所代替。头胸甲劲沟前方部分富有钙质,两侧具有横皱褶。左螯特大,无毛,其长节及腕节均呈三角形,背面散布有小颗粒突起近两缘有1列粒,外缘有1列棘,较显着,掌部扁平,侧面平滑,外面常有1小海葵附着共生,上下两缘及指部具有小刺状颗粒突起。右螯较小,两指及掌部有金黄色毛。第2、3步足的腕节及掌节背缘有1列小棘,指节、掌节上生长毛,稍为弯曲,其两侧缘也有毛。寄住的螺壳外面也常有小海葵附着共生。

2.下齿细螯寄居蟹,头胸甲长约35mm,宽28mm左右,额角尖,两柄细长,达第1触角柄第3节中部,而与第2触角柄等长,第2触角鞭长,两螯大小、形状相同,腕节、掌节、指节密生小疣状突起及毛,螯足长节下内缘有一强大的齿。第2、第3、对步足及眼柄上有显着纵条纹,第4、第5对步足指节似螯形,腹部左面有不等二分叉腹肢。头胸甲及腹部淡黄色,鳃部及眼柄中间深绿色,两边绿黄色。步足纵条纹黄色。

3.长腕寄居蟹,头胸甲长约10mm,宽9mm左右。额角中央尖。眼柄达第1触角柄末节的中部,与第2触角棘等长。第2触角棘长,达柄的末节1/3或2/3处,向外侧弯贡,内侧多毛。第2触角鞭比头胸甲长约1.5倍。左螯比左螯大,指、掌、腕节的表面均密布尖或圆齿突,并有稀细短毛。腕节长于掌部,似长方形。左螯小掌部外面很少毛。第1、第2步足指节短于掌节。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栖息于潮间带低潮区的沙质或泥沙质海底,常在海滨石块间或浅水内负壳爬行,喜寄居于阔口螺壳内。

2.栖息于沿岸半咸水中。

3.多于海滨潮间带活动,繁殖很多。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沿海各海区。

2.分布于黄海、东海及南海。

3.分布于全国沿海。

性状性状鉴别,全体似蟹,额角为一活动刺所代零星。左螯特大,无毛,右螯较小,两指和掌部有金黄色毛。腹部柔软,向上歪斜。有海腥味。

性味味甘;微辛;性温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止痛消肿。主瘀血腹痛;跌打损伤;淋巴结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焙干研末。外用:适量醋磨涂敷。

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有活血散瘀的功能。主治瘀血腹痛,眩晕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海红豆

    《中药大辞典》:海红豆药材名称海红豆拼音Hǎi Hónɡ Dòu出处《海药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海红豆的种子。采收成熟的果实,剥取种子,晒干。原形态海红豆,又名:孔雀豆、红豆、相思树

  • 云南小草蔻

    药材名称云南小草蔻拼音Yún Nán Xiǎo Cǎo Kòu别名小麦黄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舞花姜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obbbatacemosaSmith[G.orixensisRox

  • 高山栲

    药材名称高山栲别名白猪栗、丝栗、椎栗来源壳斗科高山栲Castanopsis delavayi Franch.,以根、茎皮、果实入药。生境分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性味辛、涩、微苦,平。功能主治收敛,

  • 鱼鳞菜

    药材名称鱼鳞菜拼音Yú Lín Cài英文名Broadleaf Blainvillea出处始载于《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百能葳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ainuillea

  • 白鱼

    《中药大辞典》:白鱼药材名称白鱼拼音Bái Yú别名鲌鱼(《滇南本草》),鱎鱼(《纲目》),白扁鱼(《本草求原》)。出处孟诜来源为鲤科动物翘嘴红鲌的肉。原形态体侧扁,延长,头背面平

  • 斑茅

    《中药大辞典》:斑茅药材名称斑茅拼音Bān Máo别名大密(《岭南科学》),芭茅(江西《草药手册》)。出处江西《草药手册》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斑茅的根。夏、秋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4米或

  • 百花锦蛇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花锦蛇药材名称百花锦蛇别名金钱白花蛇[广西]来源游蛇科动物百花锦蛇Elaphe moellendorffi (Boettger) 的初生幼蛇加工环绕成圆盘状者。功能主治搜风胜湿,

  • 水苦荬果实

    药材名称水苦荬果实拼音Shuǐ Kǔ Mǎi Guǒ Shí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玄参科植物水苦荬的果实(四川地区用带虫的果实,称为虫瘿)。立夏前后采收。功能主治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贵

  • 桐子花

    《中药大辞典》:桐子花药材名称桐子花拼音Tónɡ Zǐ Huā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油桐子"条。功能主治《重庆草药》:"泡

  • 苦蘵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蘵药材名称苦蘵拼音Kǔ Zhī别名灯笼草、天泡子、天泡草、黄姑娘、小酸浆、朴朴草、打额泡来源茄科酸浆属植物苦蘵Physalis Pubescens L.,以果、根或全草入药。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