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小果皂角

小果皂角

药材名称小果皂角

拼音Xiǎo Guǒ Zào Jiǎo

英文名fruit of Littlefruit Honeylocust

别名小皂角。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小果皂角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editsia australis Hemsl.[G.microcarpa Metcalf]

采收和储藏:果实成熟后采摘,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小果皂荚小乔木至乔木。枝褐灰色,具粗刺,刺圆锥形,长3-5cm,有分枝。叶为一回或二回羽状复叶;羽片2-6;小叶通常5-6对,斜椭圆形或菱状披针形,长2-3cm,宽约1cm,先端钝或圆形,基部急尖或斜楔形,边缘具钝齿或近全缘,上面无毛或有稀疏的短柔毛,下面无毛;小叶柄长约1mm。花绿白色,杂性;雄花散生于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上;雄蕊10;两性花集成总状花序;萼裂片长圆披针形;花瓣5,内被粗毛;雄蕊5。荚果扁平,果瓣革质,近无子房柄,稍弯,黑色,长6-12cm,宽1-2.5cm。种子近于扁平,椭圆形,棕色,平滑,长约8mm,宽约4mm。花期6-10月,果熟期11月至翌年4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性味苦;寒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驱虫;解毒消肿。主痈疽肿毒;肠寄生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研末,1-3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烧存性研末敷;或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刺,果实有驱蛔虫,痈疽的功能。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豆梨

    药材名称豆梨拼音Dòu Lí别名野梨、鹿梨、铁梨树、棠梨树来源蔷薇科豆梨Pyrus calleryana Decne.,以叶、枝、根、果实入药。生境分部长江流域各省。性味根、叶:微

  • 七角白蔹

    《全国中草药汇编》:七角白蔹药材名称七角白蔹拼音Qī Jiǎo Bái Liǎn别名小接骨丹、葎叶白蔹、活血丹、葎草叶山葡萄来源葡萄科葎叶蛇葡萄Ampelopsis humulifolia

  • 雅丽千金藤

    药材名称雅丽千金藤拼音Yǎ Lì Qiān Jīn Ténɡ别名雅致千金藤、山豆根、小山豆根、千金藤。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雅丽千金藤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phania elegans

  • 大乌泡根

    药材名称大乌泡根拼音Dà Wū Pào Gēn别名乌泡(《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蕾薇科植物川莓的根或叶。秋、冬季采根,夏季采叶。原形态落叶灌木。高2~5米。茎圆

  • 滇南杭子梢

    药材名称滇南杭子梢拼音Diān Nán Hánɡ Zǐ Shāo别名干枝柳、三叶豆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滇南杭子梢的根。秋季采收。原形态灌木,高达2米。嫩枝有棱角,被细柔毛

  • 重楼

    《中国药典》:重楼药材名称重楼拼音Zhònɡ Lóu英文名RHIZOMA PARIDIS别名七叶一枝花、金线重楼、灯台七、铁灯台、蚤休、草河车、白河车、枝花头、海螺七、螺丝七来源本

  • 地毡草

    《中药大辞典》:地毡草药材名称地毡草拼音Dì Zhān Cǎo别名金雀梅、金雀花(《泉州青草药》),天地花(《泉州本草》),地红花、小毛毡苔(《福建中草药》)。出处《泉州本草》来源为茅膏菜科

  • 石蒟

    药材名称石蒟拼音Shí Jǔ别名石南藤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毛山蒟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per martinii C.DC.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摘,鲜用或晒干。原形态毛山蒟攀援藤本。枝

  • 蕨萁

    药材名称蕨萁拼音Jué Qí别名春不见、一朵云来源蕨类阴地蕨科蕨萁属植物蕨萁Botrychium virginianum (L.) Sw.,以全草入药。春冬采挖,鲜用或晒干。性味苦

  • 箬叶

    《中药大辞典》:箬叶药材名称箬叶拼音Ruò Yè别名辽叶(《纲目》)出处《纲目》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箬竹的叶。原形态箬竹,又名:篃竹。秆高约75厘米。直径4~5毫米,圆筒形或顶端节间稍